破與立
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一對矛盾。破指破壞舊的東西,立指用新的東西代替舊的東兩。毛澤東在談到新民主主義文化時說,對於那類替帝國主義和封建階級服務的反動文化,應該打倒,“不把這種東西打倒,什麼新文化都是建立不起來的。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們之間的鬥爭是生死鬥爭”。“文革”中提出的“破四舊,立四新”的口號,帶有濃厚的“左”傾色彩。鄧小平關於破與立的論述大致有兩種情況:①粉碎“四人幫”之後,1978年6月2日,他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其中有一個問題專門講破與立。他指出:“破,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就是要深入揭批‘四人幫’,要聯係揭批林彪,肅清他們的流毒和影響。立,就是要完整地準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體係,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恢複和發揚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不破掉這些壞東西,就不能立新東西。”②1980年8月18日,鄧小平在談及黨和國家領導製度的改革時,重點談到要切實改革並完善黨和國家的製度。指出,這是一件複雜的任務,“需要認真調查研究,比較各國的經驗,集思廣益,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和措施。不能認為隻要破字當頭,立就在其中了”。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需要對舊的經濟體製和政治體製進行改革,但是中國共產黨吸取曆史經驗教訓,明確不用大搞群眾運動的辦法,無論是物質文明還是精神文明,重在建設。這是由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的性質所決定的。
變與不變
鄧小平論述共產黨人的思想和行動要適應世界的變化,以及黨的基本路線、基本方針和重大政策要有穩定性和連續性,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發展的辯證法思想。針對國內外的各種疑慮,鄧小平指出:“世界在變化,我們的思想和行動也要隨之而變。”“要發展就要變,不變就不會發展。”隨著實際的發展,要不斷認識新事物,解決新問題,要通過實踐檢驗和認真總結經驗,使現行的方針、政策更完善。因此,變也並不都是壞事,有的變成好事,問題是變什麼,是變好還是變壞。“不要拒絕變,拒絕變化就不能進步。這是個思想方法問題。”同時,鄧小平又強調:“總的講,我們有四個不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不變,一心一意搞四個現代化建設不變,對外開放政策不變,進行經濟體製改革和政治體製改革的方針不變。”他指出這些路線、方針、政策人民讚成、擁護,就變不了,誰要變人民就會反對。如果走回頭路,隻能回到落後、貧困的狀態。因此,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從總的方麵看,我們這一代不但不能變,下一代,下幾代,都不能變,變不了。不變也就是穩定。就中國的對外開放而言,鄧小平指出,要變的話,隻會變得更好。對外開放政策隻會變得更加開放。路子不會越走越窄,隻會越走越寬。就對香港實行“一國兩製”而言,這個方針五十年不變。如果有什麼變化,一定變得更好,更有利於香港的繁榮和發展。
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