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鄧小平提出的社會主義的工作重點。新時期黨的戰略思想,中共八大鑒於生產資料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指出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這一論斷,已含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思想。但不久就為毛澤東所否定,直至提出以階級鬥爭為綱。鄧小平在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間,強調“全黨講大局,把國民經濟搞上去”,“把我國建設成為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粉碎“四人幫”後,1978年3月強調:“把我們的國家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1980年1月16日他在中央召集的幹部會議上十分明確地指出:“要把經濟建設當作中心。”“現在要橫下心來,除了爆發大規模戰爭外,就要始終如一地、貫徹始終地搞這件事,一切圍繞著這件事,不受任何幹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必須改革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製,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實行對外開放,吸收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為搞活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社會生產力開辟廣闊的道路。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否則,就會失去正確的思想指導和政治保證,就會走到邪路上去。隻有勞動生產率的極大提高,社會主義大生產的極大發展,才是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最強大的力量源泉。同時,唯有如此,才能使國家和人民擺脫貧窮落後,逐步強盛和富裕起來,才能充分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體現了這一要求。江澤民同誌在黨的十四大報告中說:“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在全麵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時期,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更加需要自覺樹立和實踐科學的發展觀。
四項基本原則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確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兩個基本點之一。指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四項基本原則是中國共產黨和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和意誌的體現,是中國人民幾十年革命鬥爭經驗的高度概括,是立國之本,是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必須遵循的根本原則。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核心。反對四項基本原則是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的主要表現。四項基本原則是1979年3月鄧小平代表黨中央在全國理論工作務虛會議上提出來的。1981年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決議明確指出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規定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2001年4月江澤民同誌在全國社會治安工作會議上指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是緊密結合和相互促進的,不能把它們割裂開來、對立起來,而應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整個曆史進程中,必須始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根本區別於曆史上的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國家的主要標誌。離開了四項基本原則,中國就不成其為社會主義國家,就不能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實質,就是要堅定不移地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充滿信心地為這個偉大事業而不懈奮鬥。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實質,就是要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切實保護人民的利益,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統一與穩定。堅持共產黨的領導的實質,就是要堅持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領導核心地位,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這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核心。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實質,就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對於違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違反四項基本原則和違反改革開放政策的錯誤思想政治觀點,必須進行積極的思想鬥爭。
堅持馬克思主義
是四項基本原則之一。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鄧小平強調應當從科學體係上樹立對待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科學態度。鄧小平指出:“我們堅持和要當作行動指南的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或者說堅持由這些原理構成的科學體係。至於個別的論斷,無論是馬克思、列寧和毛澤東,都不免有這樣那樣的失誤,但是這些都不屬於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構成的科學體係。”堅持馬克思主義,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馬克思主義是在不斷發展的,隻有隨著實踐的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的發展,馬克思主義才具有生命力。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它要求人們根據它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針對不斷變化著的實際,探索解決新問題的答案,形成新判斷,得出新結論。鄧小平提出,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也是一種精神動力。離開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就會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