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理論(2)(2 / 3)

改革開放是很大的試驗

鄧小平關於我國改革的一個命題。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實行改革,既沒有前人的經驗可以借鑒,也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參照,要靠我們自己去思考、探索、創造,所以鄧小平說“改革開放是很大的試驗”。為此確定了兩條原則:“膽子要大,步子要穩。”膽子要大,就是敢闖。“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幹不出新的事業。”不怕冒風險,不怕犯錯誤。步子要穩,就是要細心謹慎,不能蠻幹,走一步看一步,不斷總結經驗,犯了錯誤,及時發現,及時改正。

改革是社會主義製度的自我完善

指社會主義通過自身的改革,解決生產關係不適應生產力發展、上層建築不適應經濟基礎發展的矛盾,使社會主義製度完善起來。1985年9月23日鄧小平在中共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他說:“改革是社會主義製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範圍內也發生了某種程度的革命性變革。”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就是能通過自我認識、自我改革,解決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之間、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之間存在的矛盾,從而使社會主義製度完善起來。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需要通過先進的社會主義的體製來發揮。僵化的體製束縛生產力的發展,而要有一個或保持一個生機勃勃的機製,就必須解放思想,進行改革。

改革要有秩序地進行

鄧小平對改革的基本要求之一。他說:改革“必須有秩序地進行。所謂有秩序,就是既大膽又慎重,要及時總結經驗,穩步前進。如果沒有秩序,遇到這樣那樣的幹擾,把我們的精力都消耗在那上麵,改革就搞不成了。”有秩序地進行改革的關鍵是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同時要妥善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

開放

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內容。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開放,包括對內開放和對外開放兩個方麵。鄧小平1984年11月1日在中央軍委座談會上說:“一個對外經濟開放,一個對內經濟搞活。改革就是搞活,對內搞活也就是對內開放,實際上都叫開放政策。”他在1985年會見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總統阿裏·哈桑·姆維尼時也說:“搞兩個開放,一個對外開放,一個對內開放。對外開放具有重要意義,任何一個國家要發展,孤立起來,閉關自守是不可能的”,“對內開放就是改革”。狹義的開放,僅指對外開放,常與改革並提。黨的十六大指出,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全麵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拓寬發展空間,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