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
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從根本上衝破了長期“左”傾錯誤的嚴重束縛,端正了黨的指導思想,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做出了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經過黨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我國在各個方麵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黨的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已經成為全國人民最親切的政治概念。根據鄧小平的許多論述,黨的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是實事求是,從中國實際出發,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路線。這條路線有一個中心,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有兩個基本點,一個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一個是堅持改革開放。兩個基本點是統一的。二者之間的關係,是互相依存的關係,不是互相排斥的關係。兩個基本點統一起來,才是黨的三中全會以來路線的完整內容,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才是有生命力的、實踐中的科學社會主義。這兩個基本點後來成為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內容。十三大製定的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基本路線,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的繼續、豐富和發展,體現了我們黨的路線和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創造性。這條路線是黨和人民智慧的結晶,是黨中央集體智慧的結晶。在這條路線的形成和發展中,鄧小平做出了重大貢獻。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這個基本思想是鄧小平在1978年12月13日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它也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根本的指導思想。它成為扭轉“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兩年徘徊局麵,打破“兩個凡是”思想枷鎖,把全黨全國人民引導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軌道上去,並實行改革的思想支柱。所謂解放思想,就是從個人迷信和教條主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克服思想上的僵化狀態,敢於開動腦筋,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使思想符合於不斷變化著的客觀實際。所謂實事求是,就是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按照事物的本來麵貌認識事物。按照事物客觀固有的規律性對待事物,摒棄一切不符合客觀實際的附加成分和歪曲成分。解放思想就是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目的正是為了向前看,正是為了團結全黨全國人民,正是為了順利實現全黨工作重心的轉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口號,對於指導全黨開展全麵撥亂反正,實現黨和國家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推進全麵改革和開放具有不可估量的曆史作用。
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
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做的重要工作。1978年11月召開中共中央工作會議。鄧小平在閉幕式上作了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針對“文化大革命”及以前“左”的錯誤,精辟地論述了解放思想是當前一個重大政治課題,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條件;處理遺留問題為的是向前看;要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決定黨和國家工作重點的轉移。全會深入討論了黨的思想路線問題,堅決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高度評價了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全會之後,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全黨全國就形成了一個恢複、宣傳、學習黨的唯物主義思想路線和繼承發揚毛澤東所倡導的馬克思主義學風的熱潮。在黨的正確思想路線的指導下,理論、宣傳、思想教育戰線開始了一個全麵撥亂反正的新時期。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
黨的十四大重要理論之一,是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內容。我們現在進行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路線,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個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兩個基本點)。這是中國共產黨人根據中國國情得出的基本結論,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社會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我國的社會主義不是脫胎於資本主義社會,而是脫胎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因此,我國不是在現代化的基礎上來建設社會主義,而是先建立了社會主義製度然後再來進行現代化建設,這個特點有兩重含義。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這使得我們取得了在舊中國無論如何不能取得的經濟和社會的巨大發展,是中國今後一切進步和發展的基礎。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偏離社會主義。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國情有兩條:一是生產力水平較低,而且處於多層次、不平衡的狀態。生產力的落後,決定了發展社會主義公有製所必需的生產社會化程度、商品經濟和國內市場不發達;社會主義經濟製度還不成熟不完善,決定了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所必需的一係列經濟文化條件很不充分。二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不是階級鬥爭,而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作為中國生產力落後、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曆的特定階段,從50年代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開始,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基本實現為止,至少需要上百年時間。這是我們製定路線方針政策乃至考慮一切問題的根本依據。如果動搖或改變了現行的基本路線,其他任何路線都必然脫離實際、超越階段,都不會有好的結果。我們在過去長時間內發生的兩大失誤,即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仍然“以階級鬥爭為綱”,在社會主義建設上急於求成、急於求純,就是一個嚴重的教訓。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地分析國內外政治形勢,清醒地認識和正確地處理社會主義社會的階級鬥爭問題,絕不能一遇風吹草動就自覺不自覺地偏離、幹擾或衝擊這個中心。同時,還必須把兩個基本點統一起來,堅持兩手抓,注意防止“左”、右兩種傾向。不能以資產階級自由化的觀點看待改革開放,也不能以僵化的觀點看待四項基本原則。那種否定四項基本原則,堅持資產階級自由化,甚至搞政治動亂的右的表現和否定改革開放,認為和平演變的主要危險來自經濟領域,甚至用“階級鬥爭為綱”的思想影響和衝擊經濟建設的“左”的表現都是錯誤的。黨的十四大明確指出:“在把握‘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問題上,在黨內特別是領導幹部中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