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國際熱點問題(2)(2 / 3)

車臣危機

車臣是俄羅斯聯邦的一個共和國,位於俄聯邦北高加索地區。1991年9月,車臣人杜達耶夫在所謂“選舉”中當上車臣“總統”,宣布車臣是“主權國家”,企圖將車臣從俄聯邦分離出去,車臣問題由此產生。為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俄聯邦政府分別於1994年和1999年兩度出兵車臣。在第二次車臣戰爭中,非法武裝遭到聯邦軍隊的沉重打擊,其有生力量基本被消滅。但非法武裝中的死硬分子繼續頑抗,致使車臣局勢長期動蕩。為實現安定與和平,俄聯邦政府從2003年年初開始積極推動政治解決車臣問題的進程。3月23日,車臣就共和國憲法等問題舉行全民公決。聯邦政府還宣布對放下武器的非法武裝分子實行大赦。10月5日,車臣共和國進行了總統選舉,卡德羅夫當選總統。但此後,在車臣境內及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等地恐怖襲擊時有發生,表明車臣局勢依然嚴峻。2004年5月9日,車臣總統卡德羅夫在一次恐怖分子發起的襲擊中被炸身亡。5月18日,恐怖分子再次發動襲擊,造成11名俄軍士兵死亡。車臣危機再度引起世人關注。

索馬裏事件

1993年10月,試圖平息索馬裏內戰的美國部隊一架“黑鷹”直升機在索馬裏上空被擊落,19名美軍士兵陣亡。10月4日下午,美國的電視屏幕反複出現了索馬裏人用繩子在地上拖著一具美國特種作戰隊員的屍體遊街示眾的畫麵,一名被活捉的美軍也被脫光了衣服遊街示眾。

這件事上了世界各大報紙的頭版頭條,美國輿論更是一片嘩然,一致抨擊美國政府出兵索馬裏,該事件促使美軍最終從索馬裏撤軍。

希布倫清真寺慘案

1994年發生在以色列占領區巴勒斯坦城市希布倫的槍擊事件。希布倫是約旦河西岸除耶路撒冷之外的唯一一個在市區雜居有猶太移民的巴勒斯坦城市。1994年2月25日,一名猶太移民手拿自動步槍,衝進以色列控製下的希布倫易卜拉欣清真寺,向正在祈禱的穆斯林瘋狂掃射,導致91人死亡,500多人受傷。造成震驚世界的希布倫清真寺慘案。這一事件反映了中東地區的深刻矛盾。1995年,通過和談,巴以簽署了擴大巴勒斯坦自治範圍的決議,規定1996年3月28日前以軍撤出希布倫大部分地區。

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

1994年5月根據巴解組織決議成立,是一個階段性、過渡性的權力機構,主要負責管理加沙、傑裏科除外交、安全以外的所有事務以及約旦河西岸的教育、社會福利、旅遊、稅收、衛生等事務。1996年1月,阿拉法特當選為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

簡稱“巴解”,1964年5月在耶路撒冷成立。1968年7月通過的《巴勒斯坦國民憲章》規定,巴解是巴勒斯坦各種力量的代表,對巴勒斯坦人民收複國土、返回家園的鬥爭負責。巴解最高權力機構是“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常設領導機構是中央委員會和執行委員會。由8個背景各不相同的遊擊隊組織組成。由阿拉法特創建的“法塔赫”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中最大和最有影響的一支力量,在巴解中居於領導地位。巴解組織最高權力機構為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執行機構為巴解組織執行委員會,負責領導日常工作。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是巴解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代表境內外全體巴勒斯坦人。巴解組織的決策機構為中央委員會。1970年起,阿拉法特一直擔任中委會主席。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執行委員會是巴解組織的常設領導機構。1969年以來,執行委員會主席一直由阿拉法特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