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風波
日本的教科書問題由來已久。早在1958年,當時的民主黨就對戰後教育改革表示不滿,蓄意恢複戰前的教育製度。在右翼勢力的鼓噪下,日本第一次對曆史教科書進行重大修改。文部省利用審定教科書的大權,把有關“戰爭反省”的內容全部刪掉,強製加進提高天皇地位、複活神化教育等內容。1982年是日本修改教科書的高潮。當時,日本文部省對送審的曆史教科書進行了修改,大量掩蓋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和朝鮮的史實。1986年再次發生修改教科書事件。送審的《新編日本史》把日本發動的太平洋戰爭,說成是從歐美列強統治下“解放”亞洲的戰爭。而日本文部省竟然把這本教科書審定為“合格”。1997年,日本一些右翼學者以現行初中曆史教科書帶有“民族自虐”性質為借口,組成了“新曆史教科書編撰會”,並著手炮製以他們反動曆史觀為基準的教科書。2000年4月,這本教科書書稿被提交文部科學省審定。後迫於壓力做了些修改,於2001年由日本政府審定通過放行。日本朝野右翼勢力利用修改教科書篡改曆史的行徑,激起了中、韓等過去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國家和人民的強烈憤慨和堅決反對。
慰安婦問題
“慰安婦”是按日本政府或軍隊之命令,強迫為日本軍隊提供性服務、充當性奴隸的婦女;是日本軍隊專屬的性奴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全世界至少有40萬婦女被日軍強逼為軍事性奴隸,受害者涉及中國(包括香港、台灣地區)、朝鮮半島、東南亞各地、日本和少量在亞洲的白人婦女。“慰安婦”製度的罪惡就在於是當時的日本政府和軍隊運用國家的力量,有計劃實施的軍事性奴隸製度;是數千年人類文明史上找不到第二例的暴行,是日本軍閥違反人道主義、違反兩性倫理、違反戰爭常規的製度化了的國家犯罪行為;它嚴重地侵犯受害婦女的人權,是世界婦女史上最為慘痛的一頁記錄。中國是日本慰安婦製度的最大受害國。至少有20萬中國婦女先後被逼成為日軍的性奴隸,其中75%被日軍淩虐至死。在戰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裏,日本政府竭力回避慰安婦問題。但20世紀9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資料證明,戰時日本軍隊中不僅確實強征慰安婦,而且日本政府直接參與其事。
韓日獨島之爭
獨島又稱竹島,位於韓國和日本之間,是由兩個小島和32個礁組成的火山島。現由韓國控製,在島上建有機場,並有居民居住。島嶼一帶有豐富的礦物和漁業資源。1954年以來,日本每年都向韓國遞交外交文件,稱該島為日本領土,要求韓國撤出。但此項要求均遭到韓國嚴辭拒絕。1996年年初,日本借聯合國海洋法簽署之機,再次向韓國提出收回該島主權的要求,並宣布這一領域設立200海裏專屬經濟區。韓國亦針鋒相對,堅稱該島自古就是韓國領土,韓國也在這裏設立專屬經濟區,並在附近進行軍事演習。兩國關係一度緊張。為平息事態,同年2月,兩國經協商決定將獨島之爭擱置下來,事態暫告平息,但圍繞該島的主權之爭並未能從根本上解決。近年來,有關島的歸之爭,一直未斷。
朝鮮半島南北首腦會晤
2000年6月13日至15日,大韓民國總統金大中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長金正日在平壤舉行了為期3天的首腦會談。這是朝鮮半島南北雙方在1945年半島分裂55年後,第一次舉行的首腦會談。會談的主要內容包括:促進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統一;實現民族的和解與團結;進行南北的交流與合作。依照全民族的統一願望,南北首腦簽署了《南北共同宣言》。再次確認了自主、和平統一、民族大團結的統一原則。通過這次會談,南北雙方向消除冷戰遺留的敵對格局,實現民族和解與合作,邁出了曆史性的第一步。
陽光政策
韓國前總統金大中對朝鮮實施的政策。陽光政策的目標是,一方麵促進韓朝人員的交流,一方麵敦促美朝解決安全保障問題,進而建立朝鮮半島和平共存體製。作為金大中政府推行陽光政策的基本原則有三項:第一,決不容忍阻礙半島和平的任何武裝挑釁;第二,決不會去傷害或吞並北方;第三,決意推動同北方的和解與合作,可在最容易達成協議的領域內做起。為了在朝鮮半島實現長期穩定與和平,韓國政府提出,在半島周圍國家的理解與支持下必須實現以下五項課題。第一,必須把南北間對峙和不信任的關係轉變成和解、合作的關係。第二,美國和日本改善對北方關係並實現關係正常化。第三,積極創造條件和環境以利於北方進行變革和開放,使其作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第四,必須控製並從半島消除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如核彈、導彈等,實現軍備控製。第五,把現有的停戰體製轉變成南北方之間的和平體製。
朝鮮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