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國際熱點問題(5)(1 / 3)

20世紀50年代末,朝鮮就已開始了核技術的研究。60年代初,朝鮮建立了原子能研究所,由前蘇聯培訓了部分核技術人才,並引進了第一座核反應堆。經過30多年的努力,朝鮮基本建成了從鈾礦開采到核廢物處理的核燃料循環體係。1985年12月,朝鮮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但一直拒絕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對其核設施的檢查。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以其衛星照片為依據,懷疑朝鮮有用於研製核武器的設施,揚言要對朝鮮的核設施實行檢查。朝鮮反複聲明它沒有製造核武器的打算和能力,同時指責美國在韓國部署核武器威脅它的安全。1992年1月,朝鮮又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簽署了《核安全協定》,並同意該機構對其核設施進行檢查。從1992年5月到1993年2月,朝鮮接受了國際原子能機構6次不定期核檢查,但雙方對檢查的對象和結果意見不一致。1993年2月,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做出對朝鮮核設施進行強製性的“特別檢查”決議,同時,美韓恢複舉行曾於1992年暫停的“協作精神”聯合軍事演習。同年3月,朝鮮以國家安全為由,宣布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同朝鮮舉行了兩輪副外長級會談,在援助朝鮮改造核設施等問題上做出一些許諾,朝鮮則宣布暫不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1994年2月下旬,朝鮮同國際原子能機構和美國達成部分妥協。同年10月,美、朝在日內瓦簽署了《美朝核框架協議》。在《框架協議》執行過程中,美國仍不斷懷疑朝鮮還在繼續從事核武器的開發。2002年11月,美國決定停止向朝鮮繼續運送作為燃料用的重油。朝鮮於同年12月22日宣布解除核凍結,拆除國際原子能機構在其核設施安裝的監控設備,重新啟動用於電力生產的核設施,並於2003年1月10日發表聲明宣布正式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同時表示朝鮮無意開發核武器。同年4月,中、朝、美三方在北京舉行了三方會談。8月,由中國、朝鮮、美國、韓國、俄羅斯和日本參加的關於朝核問題的六方會談在北京舉行。2004年2月,朝核問題第二輪六方會談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會談不僅討論了實質問題,還明確了采取協調一致的步驟,發表了主席聲明,確定了下輪會談的地點和時問,以及成立工作組推進會談機製化。2004年6月第三次朝核問題六方會談在北京舉行,在會談發表的《主席聲明》中,表明並確定各方願意把和平解決核問題的進程繼續下去。2006年12月18日在北京舉行了六方會談第二階段會議。目前,各方在朝鮮核設施去功能化問題上初步達成協議,正向好的方向發展。

伊朗核問題

伊朗的核計劃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當時伊朗巴列維王朝與美國及西方國家關係密切,核技術大部分從這些國家引進。1974年伊朗開始修建核電站等核能利用項目。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後,伊朗的核電站等核能計劃陷於停滯狀態。美國自1980年與伊朗斷交以來,曾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一直對其采取“遏製”政策。1991年伊朗開始與俄羅斯商談恢複修建有關核電站問題。1992年伊俄簽署《和平利用核能協議》。1995年初,伊俄簽署俄羅斯為伊朗建造4座商業用輕水核反應堆的合同。隨後,兩國又簽署俄羅斯將從1995年10月開始幫助伊朗在布什爾建設兩座核電站以及俄為伊核電站運轉提供核燃料等協議。美國對伊俄核合作做出強烈反應,堅決要求俄停止與伊朗的一切核合作,並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向俄羅斯施壓。“9·11”事件之後,美國將伊朗列為三個“邪惡軸心”國之一。2002年底,美國公布了其偵察衛星拍攝的有關伊朗中部兩處核設施的照片,稱伊朗有可能利用這兩處設施製造核武器。特別是2003年2月,伊朗總統哈塔米宣布伊朗發現並提煉出能為其核電站提供燃料的鈾後,伊朗的核計劃遭到美國的“嚴重質疑”。同年6月,國際原子能機構就伊朗核問題發表“總結性聲明”,敦促伊朗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隨時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對其核活動進行更嚴格的檢查。目前,美以一直以伊朗核問題為借口,對伊朗施行相關製裁。國際社會都在努力,請求早日解決伊朗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