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南戰犯法庭
在前南斯拉夫境內發生武裝衝突後,聯合國安理會於1992年10月通過第780號決議,決定由聯合國秘書長派出專家委員會,調查在前南境內發生的嚴重違反日內瓦公約和其他國際人道主義法的行為。第二年2月,秘書長向安理會提交了專家委員會的臨時報告,證實前南境內確實發生了嚴重違反國際人道主義法的行為。報告提議特設一個國際法庭,對犯有各種罪行的人繩之以法,以有助於恢複與維持和平。1993年5月25日,安理會通過了附有《前南國際法庭條約》的第827號決議,宣布在荷蘭海牙成立審判前南斯拉夫戰犯法庭。聯合國大會為此任命了十多位檢察官和法官。1999年5月24日,前南法庭簽署了對當時的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的逮捕令。米洛舍維奇下台後已被引渡並接受審判。
北愛爾蘭和平框架文件
圍繞北愛爾蘭的和平問題,英國和愛爾蘭曆來矛盾重重。經過長期談判,兩國政府終於在1995年2月22日達成了解決北愛爾蘭和平問題的框架文件。該文件由兩部分組成:一是英國和愛爾蘭政府在北愛主權問題上各自做出妥協和讓步;二是規定建立愛爾蘭和北愛爾蘭的跨界聯合機構,在南、北愛爾蘭旅遊、交通、農業、教育各方麵行使有限的行政、協商和協調權。該文件發表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好評,標誌著北愛爾蘭和平進程的巨大進展。當然,由於兩國政府的長期積怨,加上民族、宗教等複雜因素,要徹底解決北愛和平問題仍需長期的努力。
北愛爾蘭自治政府
1998年4月,英國、愛爾蘭兩國政府及北愛衝突有關各方簽署了和平協議,此後選舉產生了北愛地方議會,建立了南北愛跨界合作機構,英國提前釋放了近280名愛爾蘭共和軍囚犯。但由於北愛統一黨和新芬黨在準軍事組織繳械問題上各持己見,北愛地方政府未能建立。1999年7月,英國首相布萊爾和愛爾蘭總理埃亨就實施北愛和平協議提出一項新的和平計劃,旨在打破統一黨和新芬黨在繳械和成立地方政府問題上的僵局。11月16日,統一黨和新芬黨先後發表聲明,同意盡快建立各方分享權力的北愛地方政府。新芬黨承諾將全麵、最終解決繳械問題。11月29日,北愛議會推舉成立由北愛多黨分享權力的執行委員會-北愛自治政府。12月1日,英國女王批準了議會通過的向北愛轉交地方事務管理權的權力下放法令。同日,愛爾蘭政府正式批準修改憲法中的相關條款,取消對北愛領土的主權要求。2日,英國政府開始向北愛自治政府移交權力。北愛自治政府遂行使除國防、外交和稅收等中央權力之外的立法和行政權。同日,南北愛部長理事會、英愛政府間會議、英愛理事會等機製正式啟動。這是近25年來北愛新教派與天主教派首次共享北愛管理權,也是自1972年英政府對北愛實行直接統治以來,北愛首次擁有自治政府。
愛爾蘭共和軍
英國北愛爾蘭天主教派最大的準軍事組織,成員分布於愛爾蘭和英國的北愛爾蘭地區,總部設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成立於1919年,由當時主張建立獨立的愛爾蘭共和國的“愛爾蘭義勇軍”改編而成。1921年12月,英國同愛爾蘭簽訂條約,允許愛爾蘭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享有自治權,北方6郡劃歸英國,即北愛爾蘭。1937年愛爾蘭宣布“自由邦”為共和國。愛爾蘭共和軍則宣布繼續為實現南北統一而鬥爭,並開展暴力活動。1939年由於在英國製造爆炸事件,被愛爾蘭政府和英國政府取締。1949年英國承認愛爾蘭獨立,但拒絕歸還北方6郡。1954年10月,愛爾蘭共和軍宣布停止在愛爾蘭的軍事活動,把矛頭指向北愛爾蘭的英軍,以圖武力統一愛爾蘭。1993年,英國和愛爾蘭曾共同發起北愛和平進程,但一再在解除愛爾蘭共和軍武裝問題上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