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國際熱點問題(5)(3 / 3)

真正的愛爾蘭共和軍

1997年,北愛和平進程有了實質性的進展:英國政府與北愛各派勢力,特別是“愛爾蘭共和軍”之間達成了和平停火的意向。1998年4月10日,是基督教的“受難節”。北愛親英派和親愛爾蘭派團體簽署了《受難節協議》,宣布結束雙方長達30年的武力對峙,親英國的“保皇派”和親愛爾蘭的“愛爾蘭共和軍”同時宣布停火。然而,那些仍堅持以武力推翻英國對北愛爾蘭統治的人開始陸陸續續從“愛爾蘭共和軍”中分離出去。起初,他們各行其是地繼續進行恐怖暴力活動。及至《受難節協議》簽署後,大約150名鷹派分子認為這是對傳統武裝鬥爭的出賣,應組織起來反對蛻變的“愛爾蘭共和軍”及其政治組織“新芬黨”,於是,他們組建了“真正的愛爾蘭共和軍”,主張繼續通過武力和恐怖手段來實現北愛爾蘭與愛爾蘭的統一。“真正的愛爾蘭共和軍”組建後,除了從“愛爾蘭共和軍”已經封存的武器倉庫裏偷竊軍火外,還從波黑的軍火黑市大肆采購武器彈藥。2001年5月,美國將真正的愛爾蘭共和軍列為“境外恐怖主義組織”。

印美防務合作協定

1995年1月,美國國防部長佩裏訪問印度,與印度簽訂了《印美防務合作協定》。該協定規定:雙方一致認為加強防務領域的合作是兩國全部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符合兩國戰略利益,有利於亞洲穩定和世界和平與安全;兩國的防務合作應循序漸進;兩國同意加強軍事合作,促進上層互訪,舉行聯合軍事演習,互相保護秘密情報等。這一協定的簽署標誌著印美軍事合作進入了實質階段。近年來,美印關係迅速升溫。

克什米爾問題

克什米爾是查謨和克什米爾的簡稱,位於南亞次大陸北部山區,麵積222798平方千米,人口500多萬,其中穆斯林占77%,印度教徒占20%。1947年關於印巴分治的“蒙巴頓方案”規定克什米爾可以自由決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獨立。克什米爾穆斯林要求加入巴基斯坦,統治克什米爾的印度教王公則要加入印度,為此,印巴在1947年發生了武裝衝突。1948年兩國在聯合國的監督下停火,根據隨後劃定的停火線,印度占有克什米爾麵積的70%,巴基斯坦占有30%。按聯合國的決議,克什米爾的最終歸屬應取決於公民投票,巴基斯坦認為對己有利,因此長期堅持聯合國的解決方案。印度對此則持有異議。1965年和1971年印巴之間為克什米爾歸屬問題兩次爆發戰爭。1972年兩國達成《西姆拉協議》,劃定了除錫亞琴冰川以外邊界的實際控製線,並規定雙方不應單方麵尋求改變實控線。此後的10多年間,克什米爾高原相對平靜。1998年5月,印巴競相實施的核試驗使這對宿敵再起衝突,克什米爾在1999年春夏之交再燃戰火。由於克什米爾問題牽涉曆史、民族、宗教等複雜問題,真正妥善解決需要印巴兩國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

泰米爾猛虎組織

成立於1976年,是斯裏蘭卡最強大的反政府武裝組織。其目標是建立獨立的泰米爾國家。大本營位於馬拉維。主要活動範圍在斯裏蘭卡北部和東部海岸。最高指揮官普拉巴卡蘭被尊稱為“民族的領袖”。其成員不準吸煙和飲酒。他們加入遊擊隊沒有報酬,完全是憑信仰。所有猛虎成員,即使是那些上層人員,脖子上都掛一個氰化物的容器,隨時準備自殺。該組織既有陸上作戰部隊,又有海上作戰部隊;除裝備輕武器外,還裝備有大量的火炮、地對空導彈、遙控炸彈、作戰艦艇等重型武器;既能同政府軍進行大規模作戰,又擅長山地、叢林遊擊戰,同時開展各種恐怖活動,經常使斯政府顧此失彼,疲於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