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國家聯盟
簡稱阿盟,是當今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地區性組織。1945年3月22日,埃及、敘利亞、伊拉克、黎巴嫩、沙特阿拉伯、也門和約旦等7個阿拉伯國家的代表在開羅舉行會議,擬訂並通過了《阿拉伯國家聯盟憲章》,宣告阿盟正式成立。阿盟的宗旨是密切各成員國之間的關係;協調成員國的政策和活動;扞衛阿拉伯國家的獨立和主權;全麵考慮阿拉伯國家的事務和利益;互相尊重其國家的政治製度,成員國之間的爭端不得付諸武力解決;各成員國在經濟、財政、交通、文化、衛生、社會福利、國籍、護照、簽證、判決的執行以及引渡等方麵進行密切合作。成員國與其他國家締結的條約和協定對其他國無約束力。阿盟總部設在開羅。阿拉伯國家首腦會議是阿盟的最高權力機構,也是阿拉伯國家的最高級別會議,主要商討地區性重大問題。阿盟的領導機構是由全體成員國代表組成的理事會,每年3月或10月各舉行一次例會,也可應兩個以上成員國的要求隨時召開特別首腦會議。理事會由成員國輪流主持。理事會形成的決議對所有成員國均有約束力。1956年阿盟同中國建立聯係。1993年8月,阿盟在北京設立了代表處。
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
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於1976年2月24日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的東盟第一次首腦會議上簽署。條約的宗旨是“促進地區各國人民之間永久和平、友好和合作,以加強他們的實力、團結和密切關係”。條約規定,締約各方在處理相互間關係時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即相互尊重獨立、主權、平等、領土完整和各國的民族特性;任何國家都有免受外來幹涉、顛覆和製裁,保持其民族生存的權利;互不幹涉內政;和平解決分歧或爭端;反對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締約各國間進行有效合作。迄今東南亞10國已全部加入這個條約。1998年7月25日,東盟外長在馬尼拉簽署了《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的《第二修改議定書》,使非東南亞地區的國家也可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2003年10月,中國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第7次東盟與中國(10+1)領導人會議上正式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同年11月18日,日本政府宣布決定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
歐洲聯盟
簡稱歐盟,是由歐洲共同體發展而來的。1991年12月11日,歐共體12國在馬斯特裏赫特首腦會議上通過了以建立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和歐洲政治聯盟為目標的《歐洲聯盟條約》,亦稱《馬斯特裏赫特條約》。條約規定,歐盟的宗旨是通過建立無內部邊界的空間,加強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和建立最終實行統一貨幣的經濟貨幣聯盟,促進成員國經濟和社會的均衡發展,通過實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國際舞台上弘揚聯盟的個性。1993年11月1日《馬約》生效,歐洲聯盟成立。1995年,奧地利、瑞典和芬蘭加入,使歐盟成員國擴大到15個。2002年11月18日,歐盟15國外長會議決定邀請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馬耳他、波蘭、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亞10個中東歐國家入盟。2004年5月1日,歐盟正式吸收上述10國,使歐盟增加到25個成員國。目前,歐盟正積極推進一體化進程。
馬斯特裏赫特條約
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重要條約。1991年12月,歐共體第46屆首腦會議在荷蘭的馬斯特裏赫特舉行。與會者經過激烈討論,草簽了《歐洲聯盟條約》。因條約在馬斯特裏赫特簽訂,故稱《馬斯特裏赫特條約》,簡稱“馬約”。條約分為“政治聯盟條約”和“經濟聯盟條約”兩部分。“政治聯盟條約”確定了政治聯盟的基本目標,在決策方式上規定了對某些決定采取特定多數製,把西歐聯盟建設成歐共體的防務機構、負責製定歐洲防務政策等。“經濟聯盟條約”確定了經濟和貨幣的最終目標,規定至遲在1999年1月1日實行單一的貨幣。“馬約”的簽訂標誌著歐洲一體化進程取得了重大進展,表明歐共體將朝著經濟、政治、外交和安全等多種職能兼備的聯合體方向發展。
歐盟憲法草案
分為歐盟憲法、歐盟公民基本權利憲章、歐盟的政策和歐盟條約基本規定4部分。草案對歐盟條約做出了幾項重大修改:第一,以常設歐洲理事會主席製度取代現行的半年輪值主席國製度;第二,歐盟委員會的組成由現在的20名委員減少到15名並確保成員國的平等;第三,設立專職的歐盟外交部長;第四,在絕大多數領域的決策過程中采取有效多數表決製;第五,任何決定都要求至少有半數成員國投讚成票並能夠代表60%以上的歐盟公民才能通過;第六,成員國在遭到恐怖襲擊的情況下應相互援助;第七,歐盟將具有能夠簽署國際條約的“法人”地位;第八,成員國有權自願脫離歐盟等等。歐盟製憲的目的是改革歐盟的體製和運行機製,確保擴大後的歐盟能夠有效地運行。歐盟製憲籌委會於2002年2月28日在布魯塞爾召開首次會議,開始製定歐盟憲法草案。同年10月28日,籌委會主席德斯坦向製憲籌委會提交了歐盟憲法條約草案。2003年5月15和16日,製憲籌委會開會討論了未來歐盟憲法中有關歐盟機構權限和對外政策的條款,並就設立歐盟外交部長職位的條款達成了共識。經過16個月的緊張工作,歐盟製憲籌委會於6月13日通過了歐盟憲法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