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理事會
即歐盟首腦會議,由歐盟成員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及歐盟委員會主席組成。1974年12月歐共體決定,自1995年起首腦會議製度化,並正式稱為歐洲理事會。負責討論歐共體的內部建設、重要的對外關係及重大的國際問題。歐盟成立後,歐洲理事會繼續運作。首腦會議每半年舉行一次正式會議和一次非正式會議,必要時還可召開特別會議。歐洲理事會主席由各成員國輪流擔任,任期半年。順序基本按本國文字書寫的國名字母排列。歐洲理事會是歐盟的最高權力機構,在決策過程中采取協商一致通過的原則。理事會下設總秘書處。
歐盟委員會
歐盟的常設執行機構,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歐盟委員會負責實施歐盟條約及歐洲理事會做出的決定;向歐洲理事會和部長理事會提出報告和立法動議;代表歐盟對外聯係並負責經貿等方麵的談判;處理日常事務。歐盟委員會由來自15個成員國的20人組成,其中法國、德國、英國、西班牙和意大利各有2人,其他成員國各1人。委員會設主席1名,副主席2名。
西歐聯盟
1955年5月6日成立,前身為布魯塞爾條約組織。1948年3月17日,法國、英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五國簽署《布魯塞爾條約》宣布成立布魯塞爾條約組織。1954年10月23日,布魯塞爾條約組織五國同聯邦德國和意大利在巴黎簽署《巴黎協定》,對《布魯塞爾條約》進行了修改,決定將布魯塞爾條約組織改為西歐聯盟。1955年5月6日《巴黎協定》生效,西歐聯盟正式成立。聯盟總部最初設在倫敦,1993年1月遷至布魯塞爾。聯盟的宗旨是促進歐洲的團結和推動歐洲統一的進程。西歐聯盟在防務與東西方關係上與北約基本一致,但更強調歐洲安全和防務。1991年12月歐共體首腦會議同意西歐聯盟作為歐共體和北約組織之間的聯絡機構。同月,西歐聯盟發表聲明指出,西歐聯盟將作為歐洲聯盟防務的組成部分和加強北約歐洲支柱的手段進一步發展。
非洲聯盟
簡稱非盟,成立於2002年。非盟的前身為非洲統一組織。非盟是繼歐盟之後世界第二個重要的國家間聯盟,是集政治、經濟、軍事等為一體的全洲性政治實體,目標是最終統一貨幣,實現人員、貨物的自由往來。非盟總部設在亞的斯亞貝巴。截止2003年7月,有53個成員國。非盟的主要機構為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會議(最高決策機構)、外長執行理事會(執行機構)、常設代表委員會和非盟委員會。非盟的立法機構為泛非議會,司法機構是非洲最高法院;下屬非洲中央銀行、非洲貨幣基金組織和非洲投資銀行3個金融機構。
亞洲議會和平協會
由亞洲和南太平洋地區島國及部分領土在亞洲的主權國家議會組成的地區性議會組織,於1999年9月在孟加拉國首都達卡成立。協會的宗旨和目標是尊重和支持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發展成員國國家間和議會間友好合作關係,促進亞洲乃至整個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協會為成員國議員提供一個相互交流、增進友誼的論壇,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就重大問題做出決定。截止到2003年8月,亞洲議會和平協會有37個成員國,它們是巴林、不丹、孟加拉國、柬埔寨、中國、塞浦路斯、朝鮮、菲律賓、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拉克、約旦、基裏巴斯、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老撾、黎巴嫩、馬來西亞、馬爾代夫、蒙古、尼泊爾、巴基斯坦、巴勒斯坦、卡塔爾、韓國、俄羅斯、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斯裏蘭卡、敘利亞、泰國、湯加、土耳其、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越南、也門。
獨立國家聯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