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稱安共體,成立於1969年5月,是拉丁美洲最早成立的地區性經濟組織,成員國為安第斯山麓國家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委內瑞拉和秘魯,故原稱安第斯集團,1996年3月改為現名。總部設在秘魯首都利馬。安共體的宗旨是充分利用本地區的資源,促進成員國之間的協調發展,取消各國之間的關稅壁壘,組成共同市場,加速經濟一體化。總統理事會為安第斯共同體最高決策機構,確定共同體一體化進程的方向,每年舉行一次會議。
南方共同市場
1991年3月26日,阿根廷、巴西、烏拉圭和巴拉圭四國總統在巴拉圭首都亞鬆森簽署《亞鬆森條約》,宣布成立南方共同市場,簡稱“南共市”。南共市是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共同市場,是拉美最大的一體化經濟組織。該組織宗旨是通過有效利用資源、保護環境、協調宏觀經濟政策、加強經濟互補,促進成員國科技進步和實現經濟現代化。理事會是最高決策機構,由成員國外交部長和經濟部長組成,理事會主席由各締約國外長輪流擔任,任期半年;理事會至少每年舉行一次有各國總統參加的會議,必要時可召開若幹次會議,負責製定一體化進程的政策。
拉丁美洲一體化協會
拉美地區部分國家的政府間一體化組織。前身是1960年2月18日在烏拉圭首都蒙得維的亞成立的拉丁美洲自由貿易協會。1980年8月12日,原拉美自由貿易協會11個成員國的外交部長在烏拉圭首都蒙得維的亞簽署了《蒙得維的亞條約》,宣告拉丁美洲一體化協會成立。協會的宗旨是促進和協調成員國之間的貿易,擴大出口市場和開展經濟合作,並在不斷擴大雙邊和多邊合作的基礎上最終建立拉美共同市場,實現本地區的經濟一體化。外交部長理事會為最高決策機構,一般3年舉行一次會議,負責研究製定推動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政策和重大決定。1994年6月,拉美一體化協會常設政治機構代表委員會第525次會議決定,接納中國為該協會觀察員。
中美洲一體化體係
根據1991年12月在洪都拉斯召開的第十一次中美洲國家首腦會議上簽署的“特古西加爾巴聲明”建立的,它的前身是成立於1951年的中美洲國家組織。1992年12月在巴拿馬舉行的第十三次中美洲國家首腦會議決定,中美洲一體化體係自1993年2月1日起取代中美洲國家組織。
總部設在薩爾瓦多首都聖薩爾瓦多。中美洲一體化體係的職能是協調和推進一體化進程,促進中美洲地區的和平、民主與發展。同時,它負責協調各成員國執行1986年以來召開的地區首腦會議達成的各項協定,以及監督這些協定的執行情況。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一項三邊自由貿易協定,1992年8月12日,由美國、加拿大及墨西哥三國簽署。1993年5~6月,加拿大國會通過了該協定。同年11月,美國、墨西哥國會通過了該協定。同年12月,美國總統簽署該協定,使之正式成為美國法律。1994年1月1日,該協定正式生效。由簽署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而產生的北美自由貿易區大大簡化了三國間在進出口貿易和投資上的有關手續,推動了地區貿易和經濟發展。協定決定自生效之日起在15年內逐步消除貿易壁壘、實施商品和勞務的自由流通,以形成一個擁有3.6億消費者的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集團。從1994年12月起,美、加、墨、智四國領導人決定開始就智利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進行談判。1996年11月18日,加拿大和智利在渥太華正式簽署了兩國自由貿易協定。協定從1997年6月2日起正式實施。該協定將成為智利最終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橋梁。從1996年8月起,洪都拉斯、危地馬拉和薩爾瓦多三國也開始了通過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
二十國集團
1999年12月16日在德國柏林正式舉行。創立20國集團的建議是美國等西方7個工業化國家的財長們1999年6月在德國科隆提出的,目的是讓有關國家就國際經濟、貨幣政策舉行非正式對話,以利於國際金融和貨幣體係的穩定。20國集團的成員包括:8國集團成員國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加拿大、俄羅斯,作為一個實體的歐盟以及具有廣泛代表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亞、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韓國和土耳其。這些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約占全世界的85%,人口則將近世界總人口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