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中國外交(1)(1 / 2)

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國堅定不移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這一政策的基本目標是維護中國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創造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其主要內容包括:第一,中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原則。第二,中國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第三,中國積極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第四,中國願意在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建立和發展友好合作關係。第五,中國實行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政策,願在平等互利原則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和地區廣泛開展貿易往來、經濟技術合作和科學文化交流,促進共同繁榮。第六,中國積極參與多邊外交活動,是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的堅定力量。

中國對南南合作的立場

占世界人口80%以上的發展中國家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產品眾多、市場潛力大、發展模式各具特色,因而在很多方麵可以互利互惠,相互支持,相互借鑒,共同發展。近年來發展中國家整體經濟實力的提高,也增強了它們之間開展合作的可能性和機會。南南合作有廣闊的前景和巨大的潛力,是雙邊和多邊國際合作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是,發展中國家的國情和經濟發展狀況不盡相同,普遍存在底子薄、發展資金不足等問題,為南南合作的進一步擴展帶來了一些實際困難。發展中國家應從戰略高度出發,積極深入地探索南南合作的多種模式,最大限度地維護共同利益,攜手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廣大發展中國家應加強團結,在國際事務中密切配合,相互協調;應積極參與國際經濟領域內“遊戲規則”的製定,促進國際經濟、金融和貿易體製的改革,爭取平等發展的權利;應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對外經貿、科技、文化合作,以加快自身的發展。發展中國家隻有團結起來,才能提高在南北對話中的地位,在全球化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維護自身利益。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一員,願在平等互利、講求實效、形式多樣、共同發展的原則的基礎上,與南方國家在經濟、科技、教育和文化等各方麵開展廣泛而深入的合作。對於一些有困難的發展中國家,中國願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中國的援助雖然是有限的,卻是真誠的、不附加任何條件的。

中國對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主張

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應該反映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願望和共同利益,應該體現曆史發展和時代進步的要求。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以及其他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應成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基礎。具體來說,這一新秩序應堅持以下基本原則:第一,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第二,堅持用和平方式處理國際爭端。反對憑借軍事優勢動輒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要徹底摒棄冷戰思維,樹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為核心的新安全觀,通過對話增進相互信任,通過合作促進共同安全。第三,世界各國主權平等。所有國家不論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平等的一員,都有平等參與世界事務的權利。各國的事情要由各國人民作主,國際上的事情要由各國平等協商,全球性的挑戰要由各國合作應對。第四,尊重各國國情、求同存異。每個國家都有權獨立自主地選擇自己的社會製度與發展道路。世界本來就是豐富多彩的,不可能隻有一種模式。各國社會製度和價值觀念等方麵的差異不應成為發展正常國家間關係的障礙,更不應成為幹涉別國內政的理由。第五,互利合作,共同發展。各國之間,特別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應該相互合作,平等互利,共同發展。要改革舊的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使之有利於維護世界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權益。中國願同世界各國一道,為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創造一個持久和平和普遍繁榮的新世界而共同努力。

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原則

2000年7月6日,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在訪問土庫曼斯坦期間,就關於建立國際新秩序闡述了中國一貫堅持的四項原則:第一,維護和平、反對武力。第二,相互尊重、主權平等。第三,自主選擇、求同存異。第四,互利合作、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