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國將繼續在中美三項公報及《與台灣關係法》的基礎上維持“一個中國”政策;二、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或單方麵改變美國所認定的台灣現狀;三、北京方麵不能對台使用武力或威脅使用武力,台灣方麵必須謹慎處理所有層麵的兩岸關係,北京與台北雙方都不應單方麵采取足以改變台灣現狀的言行;四、美國將繼續根據《與台灣關係法》,向台灣出售適當的防禦性武器;五、美國因嚴重關切台灣可能麵對武力攻擊,將繼續維持軍力,抵抗對台灣任何形式的壓迫。
中美防務磋商機製
中美在防務領域的切實接觸,1997年10月江澤民主席訪美,中美兩國發表《聯合聲明》,達成“致力於建立中美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的共識,並確定了中美兩國國防部定期舉行防務磋商的機製。1997年12月、1998年10月、2000年1月、2000年11月和2002年12月,兩國在北京和華盛頓已進行過6次防務磋商。中美防務接觸,是基於雙方共同利益基礎之上的,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穩定。
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
中英兩國政府為解決香港問題達成的曆史性文件。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兩國政府代表在北京正式簽署。《聲明》宣布,中國政府決定在1997年7月1日對香港地區恢複行使主權,英國政府將在同日把香港地區交還給中國。中國政府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複行使主權後,將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保持香港原有的資本主義製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變。《聲明》的簽署,使曆史上遺留下來的香港問題得到圓滿解決,說明中國政府提出的以“一國兩製”方式統一祖國的戰略構想是切實可行的,同時也為和平解決國與國之間的爭端提供了成功範例。
中葡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
中國和葡萄牙兩國政府為解決澳門問題而製定的曆史性文件。1987年4月13日兩國政府代表在北京正式簽署。《聲明》宣布,中國政府將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複行使主權,並宣布了中國政府根據“一國兩製”的方針對澳門實行的12項基本政策。《聲明》的簽訂是繼香港問題解決之後,中國人民向著祖國統一大業邁出的又一大步。
發展中國與西歐國家關係原則
1994年9月,江澤民主席訪問法國時提出了中國發展同西歐國家關係的四項原則:一是麵向21世紀,努力發展長期穩定的友好合作關係;二是相互尊重,求同存異;三是互補互利,促進共同發展;四是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的磋商與合作。
中國對歐盟的政策目標
中國政府在2003年10月發表的《中國對歐盟政策文件》中表示,加強與不斷發展中歐關係是中國外交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致力於構築中歐長期穩定的全麵夥伴關係。文件闡述了中國對歐盟的政策目標:第一,互尊互信,求同存異,促進政治關係健康穩定發展,共同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第二,互利互惠,平等協商,深化經貿合作,推動共同發展。第三,互鑒互榮,取長補短,擴大人文交流,促進東西方文化的和諧與進步。
中德關係四項原則
1994年7月,李鵬同誌在訪問德國期間提出了發展對德關係的四項原則:第一,著眼未來,長期友好。第二,相互尊重,增加信任。第三,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經濟關係。第四,加強相互磋商,擴大合作領域。長期、可靠、平等、互利是今後發展中德經濟關係的總的原則。
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
2001年7月16日,江澤民主席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簽署了《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條約總結了近十年發展中俄關係最主要的方針和原則;將兩國平等信任、麵向21世紀的戰略夥伴關係和“世代友好、永不為敵”的和平理念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並完善其內涵;規定了兩國今後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國際事務中合作的原則和方向。條約規定雙方在以下五個方麵加強國際合作:一、反對以任何借口對主權國家搞武力施壓,或采取幹涉主權國家的內政的行動。二、準備在預防國際衝突及其政治解決方麵相互協作。三、主張嚴格遵守《反導條約》,維護全球戰略平衡與穩定。四、推動核裁軍和裁減化學武器進程,強化禁止生物武器的製度,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及其運載工具和相關技術的擴散。五、加強聯合國及其安理會作為主權國家組織在處理國際事務,尤其在和平發展領域的中心作用,確保聯合國安理會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領域的主要責任。
中俄關係原則主張
1994年9月初,江澤民主席訪問俄羅斯期間提出了中俄關係的六點原則主張:一、加強相互理解信任,堅持以長期睦鄰友好精神處理相互關係中的一切問題;二、相互尊重各自選擇的發展道路,不斷促進兩國關係的正常發展;三、不管形勢如何發展變化,兩國發展友好合作關係的基本方針不變;四、充分利用兩國天時地利條件,積極發展互利互補的經貿關係,促進共同繁榮;五、加強法律與製度建設,健康有序地開展兩國間的人員交往,把中俄邊界建成和平、友好、繁榮的紐帶;六、加強相互磋商與合作,共同為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發揮建設性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