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國際局勢和國際事務(1)(1 / 3)

(第一節)正確應對國際局勢

正確認識和科學判斷形勢,始終是我們黨製定和貫徹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依據。麵對深刻變化的國際形勢,我們要抓住和用好戰略機遇期,做好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工作,不斷把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推向前進,就必須科學判斷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正確應對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以及科技進步的發展趨勢,妥善處理影響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各種複雜問題和不確定因素。這是我們在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征程上將長期麵對的重大課題,也是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的必然要求。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高中級幹部要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多掌握一些國際問題的基本知識,多了解一些國際社會的基本情況,堅持以寬廣的眼界觀察世界,善於進行戰略思維。要切實提高科學判斷國際形勢的能力,正確把握時代發展的趨勢,努力從國際國內形勢的相互聯係中把握發展方向,從國際國內條件的相互轉化中用好發展機遇,從國際國內資源的優勢互補中創造發展條件,從國際國內因素的綜合作用中掌握發展全局。

(第二節)國家的主權和安全始終放在第一位

國家的主權是一個國家生存的象征,它是指國家權力在國內高於一切,在國外對其他權力保持獨立性或獨立狀態。這種獨立性或獨立狀態表現為國家有權按照自己的意誌,自由決定其對內和對外事務,而不受其他國家的幹涉。

國家主權是以國家安全為基本前提的,安全是一個國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保障和必要條件。在近代曆史上,中國人民有過備受西方列強侵略欺淩和喪權辱國的慘痛教訓,因此倍加珍視來之不易的國家主權和安全,絕不容忍國家的統一、領土完整、國家安全和民族尊嚴受到任何侵犯。鄧小平明確指出:“國家的主權、國家的安全要始終放在第一位。”我們堅決維護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維護國家的主權和民族的尊嚴,絕不允許任何人幹涉我國內政。我們黨高度警惕和防範某些西方國家推行針對我國的“西化”和“分化”戰略,堅決扞衛國家的主權和安全。在20世紀80年末90年代初,麵對西方國家對我國聯合製裁的嚴峻局麵,我們一方麵堅決鬥爭,扞衛國家的主權與尊嚴;另一方麵謀求恢複和改善同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關係。經過我們的一係列努力,僅兩年時間,終於打破了西方國家的製裁,使中國與西方國家的關係重新出現了良性發展的局麵。1997年和1999年,我國順利地收回了香港和澳門的主權,洗刷百年的恥辱。進入新世紀,中國的綜合國力進一步提高,中國維護國家安全和民族尊嚴的能力大大加強,世界上任何國家都不能小視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作用和影響。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在涉及民族利益和國家主權的問題上,我們決不屈服於任何外來壓力。中國在改善與發展同西方國家關係時,始終堅決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安全,我們同西方國家發展關係從不以犧牲自己主權為代價,不拿原則做交易,在涉及國家主權的問題上,我們總是堅持原則,不懼怕西方大國施威,堅決與侵犯中國主權的霸權行徑進行鬥爭。

另外,在與西方國家調整關係的過程中,高度警惕它們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圖謀,對於西方國家對華政策的兩麵性,保持清醒認識。因而在外交工作中,我們對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始終堅持既合作又鬥爭,以鬥爭促合作的兩手政策,以確保國家利益不受損害。

(第三節)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們黨在國際交往中,始終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關係。獨立自主是中國對外戰略的根本方針,是中國外交的核心。對於一切國際事務,我們都從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來決定自己的立場。我們不依附任何大國或大國集團,不屈從任何大國或國家集團的壓力,不同任何大國或國家集團結盟,不參加任何軍事集團,不以意識形態劃線,同誰都來往,同誰都交朋友。在國際上講公道話、辦公道事,永遠高舉和平的旗幟。

首先,改善和發展同發達國家的關係,是中國創造和平與穩定的國際環境和良好的周邊環境的重要一環。中國願意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係。社會製度和意識形態的差別,不應成為發展國家關係的障礙。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發展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國與發達國家的政治和經濟聯係更加密切,彼此之間共同利益越來越多,以此為基礎發展合作關係對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推動世界多極化有利。在改善和發展與發達國家的關係時,我們始終堅持三個方麵的原則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