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國際局勢和國際事務(1)(2 / 3)

一是求同存異,加強對話與交流;二是以經貿為紐帶,推動國家關係的發展;三是堅持原則,排除幹擾,把握住根本利益。中國特別重視發展與西方各大國的關係,這事關我國外交戰略的全局。搞好與西方各大國的關係,有利於維護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有利於共同對付人類生存和發展所麵臨的挑戰,有利於維護我國的國家安全和發展經貿合作。我們在改善和發展同西方大國關係中堅持:登高望遠、因勢利導,求同存異、增加信任,加強對話、不搞對抗,排除障礙、發展合作,共同建設麵向21世紀的建設性的、坦誠的合作關係。

其次,我們將繼續加強睦鄰友好,堅持與鄰為善、與鄰為伴,加強區域合作,把同周邊國家的交流和合作推向新水平。堅持睦鄰友好是中國一貫的對外政策,不管國際風雲如何變幻,這一政策都不會動搖。中國周邊的和平與穩定,使我們可以集中精力進行現代化建設。冷戰結束以來,國際間的競爭更加激烈,這種競爭逐漸轉到經濟、科技上來,各國都在爭取最大限度地發展自己。中國所在的亞太地區作為世界經濟增長近年來最快的地區,競爭與合作的格局也在不斷發展,同時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和危機,這對中國的周邊外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將一如繼往地發展同周邊國家的政治關係,加強高層往來,建立相互平等、信任的夥伴關係。這種夥伴關係,是建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以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為主要特征,包括軍事、安全領域的相互信任,多層次的雙邊對話機製,全方位的互利合作,充分利用地緣的優勢,促進共同發展和繁榮。發展睦鄰友好關係應將加強經貿合作作為重要內容。近年來,亞太地區是世界經濟新的增長點,特別是東亞經濟呈現生機勃勃的發展態勢。中國作為亞太地區的大國,應抓住機遇,利用自身的優勢維護和促進區域經濟合作的發展,廣泛開展經貿合作,實現優勢互補,把中國經濟同亞太經濟聯係起來。當前要積極推進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對於我國與鄰國間存在的領土爭議,我們一貫從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的大局出發,本著“公平合理,互諒互讓,友好協商,坦誠談判”的精神,絕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對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都力爭求同存異,暫時擱置,留待時機和條件成熟後再去解決。中國將積極參加區域多邊政治安全對話與合作,加強同周邊國家的相互信任,從而營造一個和平、穩定、信任與合作的周邊環境。

第三,我們將繼續增強同第三世界的團結和合作,增進相互理解和信任,加強相互幫助和支持,拓寬合作領域,提高合作效果。第三世界作為一個獨特的國家群體,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特定的作用。中國與第三世界國家的命運是共同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同第三世界國家在國際事務中長期相互支持,並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發展各個領域的合作。增強同第三世界的團結與合作始終是中國外交的基本立足點,是中國處理與西方大國關係的重要戰略依托。中國將繼續支持第三世界國家反對強權政治和外來幹涉的正義鬥爭,支持它們積極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和為發展本國經濟所做的努力,支持它們平等地參與國際事務,維護自身的正當利益。中國堅持在國際事務中主持公道、伸張正義,為廣大第三世界國家講話,共同維護第三世界國家的權益。中國將繼續盡自己所能,向第三世界國家和組織提供物質、資金和技術支持。我們將繼續積極參與多邊外交活動,推動國際合作,承擔國際義務,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將加強同各國各地區政黨和政治組織發展交流和合作,廣泛開展民間外交,增進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推動國家關係的發展。

(第四節)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國際秩序是處理國與國之間關係的準則和行為規範,通常包括國際政治秩序和國際經濟秩序。國際秩序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對的確定性和穩定性。從近代國際關係發展的曆史來看,一定的國際秩序總是同一定的世界格局相適應而存在。有什麼樣的世界格局,就有什麼樣的國際秩序與之相適應。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局勢發生了急劇變化,兩極格局徹底瓦解,世界進入了一個新舊格局大轉變的曆史時期。在這樣一個曆史時期,與世界格局劇烈變動相聯係的國際新秩序的建立,就必然提到國際社會的議事日程上。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不僅關係到每個國家的切身利益,也關係到國際社會究竟向何處發展的重大問題。為此,推動建立國際新秩序,已成為中國國際戰略的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