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骨質疏鬆
所謂骨質疏鬆症是指骨量顯著減少,骨微結構破壞,導致骨脆性增加,以至發生自發性骨折或輕微外傷即發生骨折的情況。
骨是由鈣和磷所構成的結晶沉著於由膠原組成的基質上而成,骨基質與骨礦物質之間保持一個相對固定的比例。骨基質與骨礦物質兩者之中任何一個出了問題,都會造成骨骼發生疾病。骨基質無改變而骨礦物質發生問題時的狀態稱為骨軟化症。骨軟化症在成人後發病,嬰幼兒時期發病的稱為佝僂病。當骨中骨基質和骨礦物質兩種物質同時減少時稱為骨質疏鬆症。
症狀聚焦
骨質疏鬆的發病緩慢,初期症狀不明顯,疾病在不知不覺中不斷發展。很多情況下,當人們發現自己患上了骨質疏鬆時,病情已經較嚴重了。所以,骨質疏鬆又被稱作“寂靜的殺手”。患骨質疏鬆最嚴重的後果當屬骨折了。骨質疏鬆症所致骨折在老年前期以橈骨遠端骨折為多見,老年期以後以胸腰椎和股骨上端骨折多見。其中椎體壓縮性骨折,使每節椎體縮短約2毫米左右,身長平均縮短3~6厘米。其中髖骨骨折後果最為嚴重,老年人一旦發生這種骨折則很難痊愈,以至於可能會永遠臥病在床,長期臥床導致生活不能自理,嚴重地影響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同時骨折長期臥床非常容易引發多種並發症,很大一部分患者因此而死亡。所以,防治骨折是骨質疏鬆預防的最終目的之一。
營養處方
在我們日常攝入的各種營養素中,與骨骼健康最密切的營養素當屬鈣和維生素D“二位”了。
(1)鈣:鈣是骨骼中最重要也是含量最多的元素,不同的人對鈣的需要量有所不同。其鈣的需求量與年齡及人體代謝有關。一般來說,50歲以下的人群每日鈣需求量為800~1000毫克;50歲以上人群則需要1000毫克。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於2004年10月12日聯合發布了最新的“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現狀”。公布了2002年8~12月所作的全國營養調查結果,顯示全國居民膳食鈣攝入為每日390.6毫克。城市居民為439.3毫克,農村居民為371.8毫克。為推薦供給量的50%左右。鈣的補充首選是食物,但很多人隻從食物中難以攝入足夠的鈣,這就需要適量補充。
(2)補鈣:補充鈣劑的劑量加上膳食中原本所含鈣的總量能夠達到推薦的每日膳食供給量水平就可以了。一般來講,每日攝入400~600毫克鈣製劑,加上膳食中的鈣,就足夠我們每日的鈣需求了。過多的補充鈣製劑不但不能被身體所吸收,還會帶來便秘等副作用。
(3)維生素D:維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促使骨與軟骨的骨化;促進小腸中鈣、磷的吸收;促進鈣、磷在腎髒中的重吸收並維持骨骼與牙齒的正常生長。人體所需的維生素D可以從食物中攝入,也可以通過曬太陽在皮膚中自行合成一部分。除了某些動物肝髒外,一般食物中的維生素D含量都很少,如果同時不能得到足夠的日曬,可能會發生維生素D不足。
(4)補充維生素D:我們可以通過吃魚肝油來補充適量的維生素D。但維生素D攝入過多會發生中毒,帶來的後果比缺乏更加嚴重。所以補充維生素D最好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並且寧少勿多。
活性維生素D
正常人服用的普通維生素D進入體內後需要在肝髒和腎髒酶的作用下完成活化過程才能發揮生理作用。1,25(0H)2D3,就是維生素D的活性形式。腎功能衰竭到了尿毒症期,進入體內的維生素D不能在腎髒完成活化過程,所以隻能補充已經在體外活化的、具備了生理活性的維生素D供人體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