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會財務工作的主要任務和權限
企業工會經費收繳工作
企業工會經費收繳工作是工會財務工作的基礎工作。所謂“收好”,就是要及時收足會費和行政撥交工會經費,合理合法地組織和及時收齊所屬企業、事業單位應上繳的收入和其他有關收入。對各項漏交欠交的收入都要及時組織催交。同時要合理利用工會閑置資金對外投資,開發財源,充實工會財力。
(1)工會的工會經費來源主要有五個方麵:
①工會會員繳納的會費。
②企業行政單位依法向工會撥繳的經費。
③工會所屬企業、事業單位上繳的收入。
④企業單位給予工會的經費補助。
⑤工會組織獲得的捐贈及其他各種收入。
會費是工會會員依照《中國工會章程》向工會組織繳納的費用。會員繳納會費一方麵增加了工會組織的活動經費,另一方麵是會員組織觀念的表現,也是會員應履行的義務。通過繳納會費可以培養每一位工會會員的組織觀念和會員意識,激勵會員積極參加工會組織的各項活動,密切工會與會員的聯係。同時通過繳納會費,可以增強會員的階級友愛精神和在會員中開展互助互濟、救急濟難活動,增強會員之間的團結,進而增強工會組織的號召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2)會員繳納會費的標準為:
①會員每月應向工會組織繳納本人工資收入05%的會費,工資尾數不足10元的不計會費。
②無固定收入的會員,可按本人上月所得工資額計算繳納會費。
③會員所得各種獎金津貼、稿費收入以及按勞動保護條例或其他法令規定所領取的各種補助費、救濟費、退休金、退職金等,均不繳納會費。
④會員離開工作崗位,如退職、離休、退休、參軍,6個月以上離職學習、療養、帶工資下放勞動等,可以保留會籍,免交會費。
⑤工會會員有特殊生活困難時,可由本人申請,小組討論、企業工會或車間工會批準,在一定時期內免交會費。
⑥收好會費的關鍵:
第一,會員繳納會費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第二,小組長、分工會財務委員收繳會費的積極性。有的企業工會所屬工會小組,采取一季度、半年甚至年底一次性繳納或收繳會費的做法不太妥當,應按工會章程的規定每月繳納。
⑦收好行政撥繳的經費。行政撥繳工會經費是國家以法律形式維護工會權益的具體體現。根據《工會法》和有關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建立工會組織的企事業、機關、團體的行政方麵,每月都應按全部職工工資總額的2%向工會撥繳經費。單位撥繳工會經費的具體規定有:凡建立工會組織的企業、事業單位和機關,應於每月15日以前按照上月全部職工工資總額的百分之二,向工會撥繳當月份的工會經費。工資總額組成範圍內的各種津貼、補貼和獎金,均應計算在內。
⑧爭取更多的工會企事業收入。有條件的企業工會,應積極爭取單位行政的支持,興辦企事業,擴大財源,充實工會經濟實力。企業工會興辦企事業的收入應歸工會組織及所屬企事業所有,不得隨意調撥。
⑨爭取行政方麵的補助。行政補助是指企業單位行政方麵,對企業工會的專項活動或專項事業給予的臨時補助,如對工會組織的大型文藝活動、體育活動、宣傳活動、建設“職工之家”活動、勞動競賽、合理化建議等活動的補助。
⑩管理好其他收入。工會的其他收入主要包括銀行存款、國庫券、債券利息收入、了解上級工會的超收回撥經費、廢舊物資變價收入、捐贈收入等,應及時如數入賬,防止流失。
企業工會經費的管理工作
工會經費管理的基本原則是從經費上保證工會工作和群眾活動的開展,樹立服務第一的思想;應建立工會獨立的財務管理體製,盡可能把有限的經費用於職工群眾迫切需要的工作和活動上。企業工會經費管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①要確立工會經費管理體製。除了解上級工會的經費外,摸清家底,量入為出。
②製定收支預算科目,按年編製收支預算,規定預算審批權限,凡是獨立核算的工會組織和事業單位都應分別編製。編製的收支預算要經上級工會審批。
③執行預算,按照預算確定的收入任務,積極組織收入,根據預算及時準確地將資金撥給各用款部門,以保證工作需要,並及時做好監督檢查工作。在必要時可對預算作局部調整,以保證工會預算收支任務的順利完成。
企業工會經費的合理使用
用好工會經費,就是要根據“量入為出,統籌兼顧,勤儉節約,發揚民主”的原則,合理分配和使用經費。在經費分配上要“盡量壓縮行政經費支出,把盡可能多的經費用於為職工群眾服務”,在經費使用上,要“用得適當,提高效果,群眾滿意”。
關於經費使用問題,《工會法》及全國總工會、財政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的有關文件中有如下幾項政策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