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三大殿一案,朱由檢的內帑追回贓款近兩百四十萬兩銀子,再加上李永貞、塗文輔等罪官上繳的贖罪銀,一共進項三百零五萬兩銀子。
原本朱由檢的內帑中,有銀子二百萬兩,黃金五萬兩,但拿出五十萬兩犒軍東江鎮之後,僅餘一百五十萬兩銀子,五萬兩黃金。
如今可好,閹黨跌倒,崇禎吃飽。
僅僅是一個三大殿案,朱由檢的內帑便進項三百零五萬兩銀子,如此他的內帑總共有白銀四百五十五萬兩,黃金五萬兩,折合成銀子五百零五萬兩,絕對是一夜暴富了。
看到李永貞、塗文輔等罪官的贓款、贖罪銀源源不斷搬入內庫之中,朱由檢心花怒放,怪不得後世那麼多穿崇禎的明末,一朝穿越便大肆對官員抄家滅族,實因抄家乃是皇帝發家致富最為快捷有效之手段。
有鑒於此,朱由檢心中也是蠢蠢欲動,是不是自己也來學學穿明末的暴君、昏君們,來個抄家致富什麼的。
但冷靜下來後,朱由檢還是否決了這個令人心動的念頭。
沒錯,在曆史上,崇禎可算得上是個暴君,他殺的文臣武官應該是有明一朝僅次於太祖朱元璋的,袁崇煥、楊鎬、孫元化、鄭崇儉、熊文燦、陳新甲、周延儒……,許許多多該殺和不該殺的文臣武將都被崇禎殺了。
但是殺人一時爽,全家火葬場。
崇禎殺了那麼多的文臣武將之後,非但沒有挽回日漸衰頹的國勢,反倒使得大臣們起了逆反心理,再也沒有人願意為他效力了。
那些該殺的人就不了,不該殺的孫元化、鄭崇儉、熊文燦、陳新甲等人,他們在明末爛透了的大臣中,其實算是沒那麼爛的,甚至是比較有作為的,隻因一時的失利,崇禎便不再給他們機會,全都一股腦兒砍了,當真寒了許多還願意為國效力之人的心。
人頭不是韭菜,韭菜割了,還能再長出來。人頭割錯了,就再也長不出來了。
朱由檢很明顯吸取了曆史上崇禎濫殺的教訓,他登基已滿一月,至今還未殺過一人,即使是李永貞、塗文輔這樣罪大惡極的碩鼠蛀蟲,隻要交出贓款和贖罪銀子,朱由檢仍然給他們活命的機會。
這樣的朱由檢,也許在許許多多的讀者老爺看來,是窩囊的,無能的,一點都不爽快;但在內廷宦官及滿朝文武看來,這樣擁有“婦人之仁”品質的子是令人放心的,他們無需擔心自己的腦袋隨隨便便就被子摘了去。
治大國如烹鮮,朱由檢認為,大殺特殺並不能解決大明的危機,反而會讓朝廷陷入更大的動蕩之中,以致於無人願意為國家效力,大明最終走向滅亡。
所以朱由檢才撿起“仁德”的外衣穿在身上,他希望留給大臣們、百姓們乃至敵人們一個虛幻的假象:朱由檢是個仁慈的君王。
甚至最好所有人都覷於他,認為朱由檢跟曆史上的崇禎一樣,“望之不似人君”,畢竟朱尤簡也是接受過起點穿越學校教育的,對扮豬吃虎這一技能並不陌生。
在未來,朱由檢也許會為了改革而對大明士紳階級舉起屠刀,但是他不會那麼快就暴露出真麵目,在推出報紙占領輿論陣地之前,他還需要通過東林黨的嘴巴,去向官僚士紳及平民百姓宣揚:他朱由檢是個大大的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