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閹黨跌倒,崇禎吃飽(2 / 2)

……

三大殿案、黃山平反案接連爆發,這在滿朝文武看來,兩大案猶如黑夜中的明燈,朱由檢已經給所有大臣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指出了方向標:子厭惡閹黨,東林黨就要迎來眾正盈朝之勢了。

正當朝野內外暗潮洶湧的時候,京城前門外大珊欄百順胡同內的一處名為文軒閣的酒樓內,隨著夜色的臨近,越發變得熱鬧起來。

今是九月十八日,啟駕崩為期二十七的國喪才剛剛過去,民間娛樂活動在禁止了一個月後,開始報複性反彈,早已憋壞的人們盡情地吃喝玩樂,醉生夢死,根本不知道此時大明已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文軒閣是一座三層高的木樓,是一位來自江南的張姓商人開的,由於酒樓富有江南人文特色,酒菜也多是江南風味,所以很得江南士紳官商青睞,來此消費的顧客大多是江南人。

酒樓有三層,還特別區分開身份等級高低來,第一層但凡是個人都可以入內消費,第二層隻有取得功名的士子才可入內消費,而最高的第三層,隻有官職在身的貴人才可入內消費。

文軒閣這種做法,放到後世那就是赤果果的歧視,老板絕對會被人告得傾家蕩產,還不得不登報致歉,但在明朝,人們對文軒閣卻趨之若鶩,尤其是第二層的士子門,更是對進入第三層樓消費充滿著渴望,因為那是身份貴重的象征。

此時文軒閣三樓的包廂內,東林黨核心們相聚一堂,共謀大事。

隨著啟朝對東林黨人的大肆殺害和驅逐,如今東林黨遠不是後人想象的那般強大,在朝堂上,他們大多為五六品的中低層官員,高層官員在啟朝時就已絕跡。

而東林黨有資格問鼎高官職位的官員當然也有,比如錢謙益、文震孟、韓爌、劉宗周、孫承宗等寥寥幾位東林大佬,但他們在啟朝時並不受重用,如今大多在野,還未起複。

今相聚於聚賓樓的東林黨核心,多為年青一代,尤以啟二年的進士黃道周、倪元璐為首,另外還有陸澄源、王守履、姚希孟等人。

對於近日接連爆發的三大殿工程貪腐案及黃山平反案,東林君子們均倍感振奮,認為此時正是再接再厲,一舉將閹黨徹底鏟除幹淨的大好良機。

倪元璐狂放地揮動著手臂,意氣風發的道:“敵人不會自己主動去死,雖然當今聖子在位,對閹黨厭惡有加,但我等也不能什麼都不坐,陷聖子於孤立無援之境地。我等應義無反顧,撥亂反正,將閹黨魁首魏忠賢、崔呈秀斬於馬下,如此方可迎來眾正盈朝之勢。”

黃道周亦欣喜的道:“汝玉兄所言無差,我等應該立即行動起來,聯絡正義同盟,發起聲勢浩大的彈劾行動,必要魏忠賢、崔呈秀死無葬身之地為止,為枉死的東林前輩報仇雪恨!”

倪元璐和黃道周的意見贏得所有人的一致讚同,眾人紛紛表態,散席之後便積極聯絡同道,對閹黨發起大規模的彈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