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黨在串聯,準備在九月十九日的朝會上大幹一場,以呼應子剪除閹黨的行動。
然而令東林黨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是,打響彈劾閹黨第一炮的,並非他們積極串聯的正義同盟,而是一個不知從哪個疙瘩蹦出來的楊所修。
楊所修時任都察院副都禦史,他其實並非投靠魏忠賢的閹黨官員,也非出身江南文萃之地的東林君子,但東林君子們可不管那麼多,左光鬥那句“非為同道即為仇寇”當真不是開玩笑的。
楊所修確實是個眼光獨到的投機客,子打壓魏忠賢的風向標,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閹黨肯定要倒了!
不好,老子危險!
楊所修很快就得出這個結論,雖然他自認不是閹黨,但奈何東林黨不相信啊,他該怎麼辦?
當然是彈劾閹黨以作切割啦!
於是在九月十九日的朝會上,這位一直被人忽視的副都禦使楊所修,突然就跳了出來,光明正大地行使起禦史的權力,上書彈劾閹黨。
不過他彈劾的對象並非是閹黨魁首魏忠賢,而是魏忠賢得以掌控外朝的鐵杆死黨,他們分別是兵部尚書崔呈秀,太仆寺少卿陳殷,巡撫朱童蒙,工部尚書李養德。
以閹黨的鳥性,他們得勢之時自然幹下了許許多多罄竹難書的壞事,貪汙受賄,侵占良田,欺男霸女,無惡不作。
他們的把柄通街都是,隻要有心,想要收集他們作惡的證據,分分鍾都能搞來一大堆。
然而楊所修彈劾的罪名卻跟所有惡行都不沾邊,而是一個輕飄飄卻極為致命的罪名——不孝。
經楊所修細心考證,他發現閹黨這四個人的父母都去世了,但他們都未按照慣例回家丁憂守孝三年,全部“奪情”了,這不符合孝道。
這是一個很強大的理由,當年權傾朝野的張居也就被這件事搞得欲仙欲死,在奪情之前,張居正譽滿下,所有人都視他為潔白無瑕的道德君子,即使是因他改革而利益受損的士紳集團,也不能在道德方麵苛責他。
在國家深陷危機,財政入不敷出,流民四處鬧事,政治腐敗不堪的情況下,張居正以無比強大的權謀手段奪取了最高權力,並通過“和稀泥”的政治手腕完成了大明史上最偉大的改革。
張居正,不愧為有明一朝最傑出的政治家,堪稱國家之棟梁,民族之驕傲。
然而,如斯恐怖的張居正,卻因為爹死了而幾乎陷入四麵楚歌的絕境,當時改革正進行到最關鍵時期,如果張居正按照慣例回家丁憂三年的話,改革將很有可能陷入人走茶涼的境地。
為了大明,張居正強忍著喪父的巨大悲痛,始終堅持在內閣首輔的崗位上,嘔心瀝血,披肝瀝膽,強行為大明續命。
如果老張這種行為放到現代,那是多麼可歌可泣的故事啊!
張居正同誌應該被評為當代感動中國人物,登上人民大會堂,接受國家給予的表彰和榮譽才是。
可惜,他身在明朝。
因為奪情不肯回家丁憂,張居正從譽滿下淪為謗滿下,幾乎所有文官階層都在罵他,連他的學生都站出來反對他。
好在張居正以近乎無賴的手段化險為夷,涉險過關,但即使是張居正,也被這件事情折磨得生不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