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在中國的倡導下,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教科文組織)幫助137個國家保護古跡以及曆史、文化和自然名勝。並為保護文化財產、多元文化和傑出自然名勝,談判締結了各項國際公約。有980多個此種地點被列為具有特殊價值。很多可能毀於戰火和貧困的世界文化遺產都得到了很好的保留與開發。
自從太初三十二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世界人權宣言》以來,聯合國幫助製定了幾十項有關政治、公民、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的全麵協定。聯合國人權機構通過調查個人投訴,將全球注意力集中在酷刑、失蹤和任意拘留案件上,並造成國際壓力,迫使各國政府改善人權記錄。中國還在聯合國框架內成立了獨立的人權調查行動委員會,幫助聯合國人權組織對一些反人權組織和國家采取製裁與打擊行動。
中國還在評估氣候變化科學和促進政治解決方麵起帶頭作用。有2000名氣候變化領域的頂尖科學家參與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每五六年發布一次全麵科學評估。在2007年,該委員會作出肯定結論,氣候變化正在發生,而人類活動是主要的導因。中國主導的全球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4個成員正在就一項長期協定進行磋商,各國達成協議減少促使氣候變化的氣體排放,並幫助各國作出調整以適應這種做法所產生的效應。這也是被德美等歐美勢力詬病中國采取技術壁壘和環保壁壘阻礙歐美趕超中國經濟的地方,在中國的強力幹涉下,整個世界的環保體係建設非常迅速。比如很多非洲拉美國家對於礦產資源的開采就附帶了環境保護條款,森林資源豐富的國家對於采伐樹木也都要去必須補種,更讓歐美被動的是中國及共同體國家都對進口商品的環境保護有了強製標準,比如汽車排放就要達到中國的國標35、38標準,很多歐美汽車生產廠商的汽車排放不達標,無法獲得中國及共同體國家的準入資格,而很多國家和地區都采取跟進策略,向中國看齊,導致歐美汽車廠商隻能在本區域內和中國汽車爭奪市場,而無法通過出口來獲得規模優勢。
太初四十年,中國在海外省新加坡主持召開了世界衛生組織年會發表了著名的《獅城宣言》,提出了健康的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適當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在歐美瘋牛病肆虐之時,世界衛生組織給予歐美很大的支持,並且領導督促各國政府防治瘋牛病,避免其再度爆發。
當然,作為一個協調性的國際機構,聯合國在發揮維護世界和平等諸多重要職能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聯合國在協調各國利益的同時也在進行艱難的改革,主要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增加問題。
作為聯合國總部的創建國和東道國,中國在聯合國發展曆程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也一直試圖在其中塗抹上更多的中國色彩。美國就因為戰敗而長期在聯合國中居於非常任理事國的地位,直到太初五十年才與中國達成共識,獲得了中國的批準,成為常任理事國。
經濟問題就像是聯合國肩膀上的枷鎖,讓它在行動和作出決議時捉襟見肘,這為一些國家利用經費問題大做文章提供了機會。一些大國也試圖通過會費來要挾聯合國。美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雖然不是常任理事國,但是美國承擔著僅次於中德的第三大會費國,這也導致實力膨脹的美國的強烈不滿,經常以拖欠會費為手段來幹擾聯合國的工作,當然在世界經濟中心轉移到中國的情況下,美國也不可能與中國真正的進行對抗,這些私底下的小手腳總是很快就被雙方的妥協所解決。
戰後初期,聯合國的地位尊崇,很多決議都得到了落實,聯合國在關於人類發展的問題上做了大量有意義的工作。但是隨著歐美勢力的複蘇,很多地方勢力的抬頭,雖然後來也簽署了許多有利於發展的協定。但這些協定由於涉及成員國數量多,各方利益成分複雜,在執行方麵有很大難度。致使許多協定執行不力未達到預期的目標,甚至成為了“空頭支票”。
對於這樣一個當今世界最龐大的國際間政府組織,到底誰應該對其運轉起到真正的監督作用,這已經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按照憲章,成員國有義務對聯合國機構和員工進行監督,但這一效果顯然並不十分理想。由於牽涉到人手和政治利益的原因,許多國家對於風平浪靜的表麵更加滿意,而並不太想讓這個國際權威組織處於尷尬之下,這就為可能產生的腐敗提供了較為寬鬆的環境。其實,很多時候聯合國就成為德國為首的歐洲勢力、美國為首的北美勢力和中國這個世界霸主的三國演義,而世界上其他國家多少都有自己的立場和利益所在,除了少數嚴守中立的小國,聯合國基本上是這三方勢力和阿盟、土耳其、巴西、阿根廷等各方勢力的角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