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百九十六節 戰後掠影航天篇(3 / 3)

太初五十七年7月,”嫦娥”8號航天飛機成為中國可再度使用的帶冀航天器,共成功完成了九次航天飛行任務。五十七年1月28日中國的”嫦娥”8號航天飛機乘載七名宇航員,進行航天飛機的第10次飛行,這也是她最後一次安全的履行航天任務。在”嫦娥”8號十次的飛行任務中,共繞軌道飛行987次,太空停留時間累積69天。

“嫦娥”8號的失事曾使中國的航天事業受到沉重打擊,航天飛機在以後的3年中停止了飛行。但是,在總結了”嫦娥”8號的教訓之後,人類對太空的探測仍在繼續。從航天飛機恢複飛行至今,已執行了76次飛行任務,包括組建國際空間站。”嫦娥”8號的宇航員是人類航天事業的先驅。

中國深空探測的目標是考察太陽係內的天體和行星際空間環境,重點是月球和火星,其次是金星、水星、木星和土星。在太初三十年到四十年間先後用“尖兵”號探測器、“探馬”號探測器、“夜不收”號探測器和“巡月舟號”登月探測器等考察了月球,包括拍攝月麵照片和分析月球土壤,為實現載人登月提供了科學資料。此外還發射了火星探測器主要有“駱駝”4號、“駱駝”6號、“駱駝”7號和“駱駝”9號以及“蒙古馬”1號和“蒙古馬”2號。太初五十九年發射的“駱駝”9號進入火星軌道,拍攝了火星表麵照片,探測了火星大氣層的壓力、溫度和磁場。太初六十三年8月20月和9月9日發射的“蒙古馬”1號和“蒙古馬”2號先後於太初六十五年7月20日和9月4日在火星表麵軟著陸,對土壤進行了取樣分析,未發現火星存在生命的跡象。此前發射的“駱駝”2號和“駱駝”5號先後在離金星35000公裏和7600公裏處掠過,測量了金星的大氣密度和表麵溫度。太初六十九年3月2日和七十一年4月5日發射的“卒子”10號和“卒子”11號分別於七十二年12月和七十四年12月掠過木星,探測了木星的輻射帶和大氣層,拍攝了木星極區的照片。“卒子”10號約於太初七十八年10月穿過冥王星的平均軌道,成為飛離太陽係的第一個航天器。太初七十四年發射的“戰車”1號和“戰車”2號(見“戰車”號探測器)於太初七十七年飛臨木星,首次臨近觀測了木星環、大紅斑和3顆木星衛星。然後又於太初七十九年和太初八十一年先後飛近土星,拍攝了土星的照片,提供了關於土星環結構的新資料並發現了土星的新衛星。而直到此時中國在太空中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巔峰,美國在這個世界上還沒有發射航天器的能力,他們隻能依賴中國或者歐洲航天總署才能把自己國家生產的衛星送上天空,阿盟在中國的幫助下倒是具備了發射衛星的能力,當然拜阿奴航天基地其實基本上相當於一個中國海外發射基地而已,從發射場到地麵跟蹤,從發射用的火箭到信號傳輸都是用的中國的產品,維護監控也是中國的工程技術人員在做。即使是歐洲航天總署也隻能憋屈的在地月之間逛蕩,直到太初八十四年才有第一個非中國宇航員在月球上留下新的足跡,而此時中國的宇航員已經開始做登陸火星的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