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我們不同,規定與條例甚至讓你目不暇接,新員工一報到就會收到一份員工手冊,在員工手冊中,包括簽(續)約、工作規範、權益,如衣服如何穿、部門之間如何溝通,有建議如何向上級轉達,如何投訴等。
雷:我們也希望有工作計劃,但很粗,沒有長遠性,空洞,實行起來就很難了,也無法有效地檢查。
施:我們的計劃性很強,公司有公司的規劃,部門有部門的規劃,一年有一年的計劃,一個月有一個月的計劃,一周有一周的計劃,甚至每天都有計劃,看上去很煩瑣,但執行起來卻很清晰。當然這有一個可行性的問題,但不要緊,任何計劃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隻要完成70%就是成功了。當規劃透明化,大家都知道目標,也明白完成的限期,努力有方向,邊做還可以邊修正邊完善,日子長了,就可以成為一種範本了。任何成就都是一天天積累下來的,有人說麥當勞最值錢的就是那本規劃書,這很有道理。我留意他們即使推銷一種食品,都有一個範本,先問顧客是不是買這個,不買,再推銷另一種,一二三點下來就完成整個過程了。這比那些沒有規範性的各式各樣的“遊擊推銷”要來得有效。
關於薪酬
雷:我們無法清晰自己的工作量與薪酬是如何掛鉤的,比如加班費是多少,出差有多少補貼,都猶抱琵琶半遮麵,這樣,員工積極性必然大打折扣,企業管理尤其是薪酬製度處於黑箱作業的狀態,實際上是沒有信心或者缺乏合理的提薪管道或者有不可告人的隱憂。當員工感覺到不被企業信任時,又怎能信任企業而更加投入呢?當一個人不明白自己的利益何在時,他會失去努力的動力,盡管這種動力不是惟一的,但也是至關重要的。
施:我們很清楚自己的薪水結構,它分三個部分,一是崗位工資,二是提成工資,根據你的工作量進行提成,三是年末的分紅,取決於企業的利潤多少。這種分配形式兼顧了三個方麵,既有個人能力的評定,又激勵多勞多得,還有團體利益的捆綁。這樣,每個人都很努力,同時有很強的團隊意識。
關於表達
雷:中國人是一個含蓄和謙虛的民族,習慣了給別人提意見一定要婉轉,不然對方會不高興。當被別人誇讚的時候,一般的回答是:“哪裏哪裏,我做得不好。”當問這個工作有人願意承擔嗎?沒有人會率先站出來,他們都在等別人的反應。
施:有話直接說,這是西方人的溝通特點,他們會想,你不跟我說清楚,我怎麼知道你的腦子裏在想什麼?為什麼你對我有意見要叫別人提出來而不是直接和我講呢?你不信任我嗎?如果你說自己不行,他就可能認為你真的做得不好,而不認為你是在謙虛,因為他們對誇讚的回答是“謝謝”。所以,在外企工作,要學會直截了當但不魯莽地表達意見和提出問題,不然就會失去很多機會,造成很多誤會。
雷:中國有一句成語叫不恥下問,但事實上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怕丟麵子,怕被對方看不起,這種心理障礙使我們常常不懂裝懂,或者采用“鴕鳥”策略加以逃避。
施:在我們這裏,如果你工作中出現任何棘手的問題,除了自己要積極想辦法去解決,也要讓外方經理知道你的難處和曾付出的努力,隻顧自己埋頭苦幹,不是協作共事的明智方式。
在企業中,很多時候,最為本質的區別是規則的區別和製度的區別。規則和製度不同,則想法不同、關注點不同,甚至於行事風格、工作習慣和思維方式亦不同。規則和製度是可以比較的,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看出孰優孰劣,誰高誰下,然後為我們自己對規則或製度的調整、完善和創新提供借鑒。
5.秩序就是效率
二十多年的改革使我們明白了製度的重要性。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我們從計劃經濟軌道轉向市場經濟軌道。但我們更需要明白,製度是由人來製定、參與和執行的。一個製度的成敗取決於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素質。
經濟學家茅於軾先生在一次訪美後,深有感觸地表示說:
最近我第八次訪問美國,和過去的訪問一樣,每次都有新感受。美國和中國都是大國,有看不完的東西。人們去美國由於各人興趣的不同,進入腦子留下印象的事物也是不同的。我是從經濟學的興趣出發,特別注意美國這個社會是如何節約資源提高效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