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社會需要規則,管理需要規則(1)(2 / 3)

2.規則意識與道德素養

無論是社會公德、職業道德還是家庭美德,如果沒有道德規則意識與之對應,就僅僅是一些外在強製,甚至還會淪為一紙空文。

規則意識,不但是指對規則的認知,也包括遵守規則的願望和習慣。最終,基本公民或員工道德規範應內化為每個公民或員工自身的道德素質。

從規範向素質轉變,意味著個人在某種意義上獲得了真正的自由,同時它還降低了執行規則的社會成本。

道德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麵是培養公民或員工的規則意識。無論是社會公德、職業道德還是家庭美德,如果沒有道德規則意識與之對應,就僅僅是一些外在強製,甚至還會淪為一紙空文。當年朱基總理在考察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時再三強調的“不做假賬”的規則,隻有在具有相應的規則意識的會計那裏,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實。

規則各種各樣,不僅有道德規則,也有技術規則和遊戲規則。普遍、公開、理性的規則係統,作為社會現代化過程的一個重要方麵,越來越成為公共生活秩序、企業管理秩序的重要保證。但在現代社會中,即使是對技術規則和遊戲規則的遵守,也常常是具有一定道德意義的:在你保證要遵守某條規則,比如參加一個活動、加入一個組織或者締結一個合同之後,是不是真的遵守這條規則,就有一個是否遵守諾言的道德問題了。比方說,按照要求進入建築工地必須帶安全帽,而如果要參觀這個建築工地的話,就必須承諾戴安全帽。“建築工地必須戴安全帽”本身是一條技術規則而非道德規則,但我們在做出“參觀工地時戴安全帽”這個承諾之後是不是信守這種承諾,則是一個道德問題。道德建設與先進文化建設其他方麵的密切聯係,由此可見一斑。

之所以說公民或員工道德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麵是培養規則意識,說到底是因為無論哪種規則,都要由具體的個人來製定、運用和執行的,而人們的這些行動,無疑是由自己的意識來支配的。從整個社會來說,首要的問題是“規則是否良好”的問題;而對於公民或員工道德教育來說,直接的問題就是“意識是否良好”的問題。

所謂規則意識,首先是指關於規則的知識。俗話說,不知不為過。公民或員工道德教育一大任務是使現代公民或員工應當遵守的道德準則家喻戶曉,使人們懂得並明辨是非善惡。但規則意識不僅包括關於規則的知識,而且也包括遵守規則的願望和習慣。會計做假賬,往往並不是因為他不知道“不做假賬”是會計從業人員的基本職業道德和行為準則。從某種意義上說,世界上最懂得法律的人除了法官和律師之外,就是屢屢犯罪的慣犯或犯罪集團的頭目。因此,重要的不僅是知道規則,而且是願意遵守規則。這尤其表現在沒有強製性力量阻止違反規則的時候,也自覺予以遵守。對於願意遵守規則的人來說,一個具有特定意義的符號,比如告示標語,就足夠讓他知道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但是,具有遵守規則的能力還不等於具有遵守規則的願望。相比之下,成年人道德教育應比青少年道德教育更重視後一方麵的問題。

再進一步說,規則意識還不僅僅表現為人們經過反思和努力而遵守規則。當遵循規則的自覺訓練、修養到達一定的程度,人們對於規則的遵循,就會從勉力而行的自覺境界,進入孔子所說的“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然境界。在這種境界中,遵循規則已成為第二天性,外在規則成為內在要求。公民或員工道德教育的最終目標,就是使“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這些基本公民或員工道德規範,最終內化成為每個公民或員工自身所具有的公民道德素質。

從規範向素質的轉變,對於個人來說,意味著規則不再僅僅是一種外在強製,從而在某種意義上使人獲得了真正的自由。對社會來說,這種轉變意味著執行規則的社會成本可以因此而降低。為了規則的切實執行,社會要采取措施向人們宣傳、澄清規則,並對違規現象施以各種懲戒等等。社會成員的規則意識越強,這些工作就可以做得越少、越省力。另外,就規則本身來說,也隻有在具有良好規則意識的人那裏,才不至於因普遍而相對固定的規則與複雜而經常變化的具體情況之間的矛盾而變成一紙空文。因為,隻有在具有良好規則意識的支配下,人們才會去努力準確地、完整地解釋規則在特定情況下的含義和要求,而不是用“情況特殊”作為違規的借口,或者通過有意曲解規則來敷衍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