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說明一個好製度能夠自行“區別真偽”,自行給人們誠實守信的引導與激勵。有了這樣的製度與機製,我們的社會將風清弊絕,我們的企業將蒸蒸日上。
2.好製度是怎樣產生的
好的製度渾然天成,清晰而精妙,能夠自行“驅惡揚善”,讓人們在主動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客觀上選擇對別人有益的方式和手段,的確既簡潔又高效,遂令人為之感歎。
要想管理好一個企業、一個集體,甚至一個國家,必須有一個好製度。而這個製度務須經過精心的設計和不斷的創新。好製度創造一個好社會,好製度創造一個好企業,好製度創造一個好國家。
假設三個人要分一塊金幣,如果由第一個人切金幣並且又先挑金幣,盡管你對切金幣的人進行反複的道德思想教育,做這樣那樣的指示,這樣就能確保他真的做到公平公正嗎?能否有這麼一種製度讓切金幣的人盡最大努力去主動做到公平公正呢?這就涉及到一個製度設計的問題。
如果我們從製度上這樣規定,可以由你第一個切分金幣,但是必須讓其他兩人先挑。製度稍作一些調整,結果會怎樣?結果是:你再也不用對他進行思想教育,你也不用給他作任何規定和指示,他自己會想方設法,運用一切合理手段,慎之又慎乃至纖毫必較地去切分,盡量做到平均。因為一旦分得不均,吃虧的是他自己,這樣就從製度上保證了公正。
檢討一下我們有些領導的工作方法,往往就像第一種分金幣的方法,熱衷於把精力過多放在思想教育和作指示上,而對製度的設計方麵卻不太用心,關注過少,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些工作總是流於形式的原因所在。
再如一個著名的分粥製度的案例:
有7個人組成的小團體,其中每個人都是平凡而且平等,沒有凶險禍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他們想用非暴力的方式,通過製定製度來解決每天的吃飯問題——要分食一鍋粥,但並沒有稱量用具和有刻度的容器。大家試驗了不同的方法,發揮了聰明才智,多次博弈形成了日益完善的製度。大體上來說主要有以下幾種。
方法一:指定一個人負責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就發現,這個人為自己分的粥最多。於是又換了一個人,結果總是主持分粥的人碗裏的粥最多最好。結論是:權力會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腐敗。
方法二:大家輪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這樣等於承認了個人有為自己多分粥的權力,同時給予了每個人為自己多分粥的機會。雖然看起來平等了,但是每個人在一周中隻有一天吃得飽而且有剩餘,其餘6天都饑餓難挨。大家認為這種辦法造成了資源浪費。
方法三:大家選舉一個信得過的人主持分粥。開始這位品德尚屬上乘的人還能公平分粥,但不久他開始為自己和溜須拍馬的人多分。不能放任其墮落和風氣敗壞,還得尋找新思路。
方法四:選舉一個分粥委員會和一個監督委員會,形成監督和製約。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於監督委員會常提出各種議案,分粥委員會據理力爭,等分粥完畢時,粥早就涼了。
方法五:每個人輪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個人要最後一個領粥。令人驚奇的是,在這個製度下,7隻碗裏的粥每次都是一樣多,就像用科學儀器量過一樣。每個主持分粥的人都意識到,如果7隻碗裏的粥不相同,他確定無疑將享用那份最少的。
無論是企業管理還是社會的公共管理,都離不開一個環節,那就是製度設計和製度創新!這一環節抓得好,管理績效方麵將會事半功倍,否則不僅事倍功半,甚至吃力不討好。
現代經濟學是這樣表述的:製度至關重要;製度是人選擇的,是交易的結果。好的製度渾然天成,清晰而精妙,能夠自行“驅惡揚善”,讓人們在主動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客觀上選擇對別人有益的方式和手段,的確既簡潔又高效,遂令人為之感歎。當然,讓製度具有能夠自行“驅惡揚善”和“區別真偽”的功能似乎也並不難,難的是製度創立者、製度設計者和製度監督與執行者的善惡標準和真偽認知能否得到廣泛的認同和製約。如果製度創立者、設計者監督者或執行者本身“心存惡念”或“真偽不識”、“善惡不明”,或善惡標準和真偽標準存在偏差,那麼,由他們所設計和管理的製度是不可能成為“好製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