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企業經營的成敗源自於製度管理的成敗(1)(1 / 3)

管理製度決定企業發展的高度與跨度

在目前的管理工作中,管理者麵對企業的停滯、平庸,甚至漏洞、缺憾,失誤或混亂所作出的反應通常是召開會議,商量對策,布置實施。事情處理順利並卓有成效,便皆大歡喜;事情不順,首先一招就是如何將責任推諉出去,把自己可能承擔的責任降到最低限度;其次則是封鎖住相關信息,使不利於自己的信息封閉在一個極小的圈子裏,然後通過各種渠道,化解對自己的不利麵,致力於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些處理方式,說老實話,也隻是暫時緩解一下管理麻煩,並不是從根本上考慮管理問題的解決,但反映出的卻是目前管理工作中的一種思維定勢。而真正能持久解決問題、持久促進企業發展的力量則是製度。正是管理製度決定了企業發展的高度和跨度,決定了企業的成敗與興衰。

1.從秩序的角度審視管理

管理工作其實並不複雜:有一個正確的思考方式,找出問題的關鍵點,將管理的目標引向秩序一途,嚴格規範工作流程的順序,建立有效的規章製度,達到製度化管理,則管理就可以實現預期的目的。

管理者麵對混亂,若能從“混亂與秩序”這一對矛盾的思考入手,辯證地在這一矛盾的兩個方麵,尋找出某些規律性的東西,在治理混亂時,將管理的目標與工作秩序的建立聯係起來,那麼整個工作場景將會由於有了秩序這條線索,而使工作頭緒變得清爽明晰,置身其間便會有一種居高臨下,總攬全局的感覺。因此這種思考會促使你係統、全麵地關注工作的全局,從而能防止出現片麵、孤立,有失偏頗的情況發生,並從秩序這條線索上抓住管理工作的實質。

那麼,何謂秩序呢?打個簡單的比方:一購物隊伍,其先後的順次便是購物的秩序了。從某種意義來講,秩序就如同一條清晰的線條,從起始到結尾,它具有連續、完整及其內在的邏輯性;而作為秩序另一麵的混亂,則恰好相反,就仿佛是將一線條截成若幹段,再胡亂將其揉成一團。那麼管理的職能是什麼呢?

我認為管理就應該是維護住工作中的秩序(線條),力求將混亂中的頭緒整合(或還原)成一條清晰的線條,並努力保持其連續性、完整性及邏輯性,以實現其工作目標。就像見到有人插隊,即予製止,使其先後順序得到維護,這就保持了隊伍的秩序,這“製止”就是管理的動作,就是管理製度的監督和實施,“秩序”就是管理的結果。

明白了管理工作中這三者間的關係,對搞好管理工作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能在錯綜複雜的管理工作中,從哲學意義上給出一種思考方法。譬如,出現管理問題,首先你就會想到:這裏麵一定存在著混亂,而解決混亂的途徑,你就會下意識地考慮著去建立工作秩序。於是操作起來,你就會有針對性地去尋找混亂源,繼而在處理的過程中,針對混亂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由思路產生出工作流程後,即按其操作的先後順序,順次建立起工作秩序,對易引起混亂的關鍵點,製定出嚴格的規章製度,用製度來駕馭整個企業的運行。

這樣來看,管理工作其實也並不複雜:有一個正確的思考方式,找出問題的關鍵點,將管理的目標引向秩序一途,嚴格規範工作流程的順序,建立有效的規章製度,達到製度化管理,則管理就可以實現預期的目的。

那為什麼在一些企業,管理會顯得那麼困難呢?在管理工作中,遇到混亂隻須將其往秩序上引,不就能搞好管理了嗎?事情並不是這麼簡單,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一個單位管理工作的好壞,應該取決於單位的第一管理者。因為第一管理者的思想、理念以及價值觀往往會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影響著員工屬下,能在單位形成一種行為趨勢。難以有效地建立秩序,在“第一管理者”身上通常可以歸結為三個方麵的原因:一是不善於學習;二是缺乏責任感;三是文化的影響。

在對這些原因的分析中,我們不難作出如下思考:

(1)作為管理者,其考慮的首要問題當然就是管理,也就是說在自己管理的工作範圍內,如何建立起正常的工作秩序。但若其連起碼的管理意識都不具備,那麼其“管理”的本身就必然會是一團亂麻。所以在這個問題上,關鍵就在於管理者要善於學習,不斷吸收新的管理理念來增強自己的管理意識,有了管理意識,就有了規則意識,就有了設計規則的意識,管理工作就有了開展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