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企業經營的成敗源自於製度管理的成敗(1)(3 / 3)

製度化管理是工作中的一種有效手段,製度的製定、實施、評價都是由公司管理人員來控製的,因此,管理人員的管理素養、人格魅力、職工對管理人員的信任程度,將影響到管理製度是否被嚴格實施,員工是否遵章辦事。日本對洗盤子的次數規定為7次,一個中國人投機取巧隻洗了5次,結果被辭退的故事至少說明了三方麵內容:為什麼規定要洗7次?如何發現隻洗5次?發現隻洗5次後怎麼辦?製度規定的嚴謹、製度控製的嚴格、製度處罰的同一性都是掌握在管理人員手上。人製定製度、貫徹製度、考核製度,作為製定者、考核者是優勢群體,貫徹人、被考核人是弱勢群體,要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係並不容易,因此被考核人通常對考核人有抵觸情緒。這不能僅僅依靠吃吃喝喝的表麵溝通來解決。承認差異是第一步,但所有問題不能先推卸責任,認為被考核人的素質是造成矛盾的根源;重要的是要找出問題的弊端所在,提供案例,防止再犯。歸根結底,就是人性化管理,以人為本的管理。

人性化管理的基礎是製度的完善,它不能脫離製度而獨立存在。人性化管理的出發點是尊重人、理解人。尊重人的基礎就是在製度麵前人人的真正平等。如果收入既定,在一個較為輕鬆的環境下工作與在一個精神壓力較大的環境下工作對員工的潛能發揮有明顯差異。人性化管理的重點是了解員工真正需要什麼、想些什麼,這種溝通靠領導走訪、公務聚餐是得不到結論的,要知道員工真正的需求,隻有靠企業文化,靠管理者素養。企業文化不能在短期內形成,管理者素養是企業文化建立、發展的基石,因此,要管人,先管自己是人性化管理的前提。

提高管理者素養才可能施行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的目的就是用一切可能的手段發掘人的潛能,激發其個體的創造力。角度不同,看待事物的結論不同,它要求管理者熟練應用換位思考來衡量自身行為做法的合理性,通過樹立內部營銷觀念,將處理公司員工的關係作為自己的市場來對待,利用市場定律來解決製度、規定執行過程中的矛盾與衝突,才有可能真正贏得員工的信任與支持,才能影響員工對公司的認同,逐漸形成企業的特色文化。

3.現代企業製度與企業文化

我們在企業文化建設中,不能僅僅局限於完善製度本身,而應同時強調製度化和製度執行的過程,從而確保製度的科學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對於企業製度與企業文化的關係,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認識。有的人把企業製度與文化分立開來,強調企業文化與製度的不同作用,有的人把企業製度歸入企業文化,強調企業製度在企業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但有一點似乎已形成了共識,那就是企業製度與企業文化對於一個企業來說都非常重要。

首先,企業製度是企業文化的構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根據企業文化的“總和說”,企業文化涵蓋了企業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不管是企業的外在表現,還是內在精神,都是企業文化的構成部分。企業製度不僅是企業文化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著企業的內在精神。

其次,企業製度本身能體現企業文化,但並不一定就能真實體現企業文化。由於企業製度中規定了企業整體以及員工個體遵循的行為規範,從中我們不僅能看出這個企業崇尚什麼、反對什麼,即企業信奉的價值理念,而且可以看出這個企業的做事方式與風格,所以企業製度本身能體現企業文化。但企業製度能否真實體現企業文化,還取決於企業製度的形成過程和執行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