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恪守規則,勿需提醒(2)(3 / 3)

這便引出了另一個話題。在英國你聽到的一句使用頻率極高的話叫做:“這不是我的事!”或“這不關我的事!”我剛到英國的時候,向學校申請宿舍。眼看著第二天就要開學,而我臨時租住的房子又必須在當天下午6點鍾之前搬出去,可是直到中午時分,學校還是沒有分給我房子。我在此舉目無親,想想稱得上有點“關係”的,也就隻有導師了。於是電話打到導師家,希望他給學校房管部門打聲招呼,導師的回答卻是:“這不關我的事!”但導師建議我可以向管房子的人的上級投訴。於是我便重回房管部門,告訴那個老太太,如果4點鍾之前我還得不到房子的話,我將去找她的老板。4點鍾前,我分到了宿舍。之後,我循著這條該誰做的事就找誰的原則去辦事,幾乎是無往而不勝。導師當時的回答真是令我一陣心酸,但您願意認為這是英人的人情淡漠呢,還是理解為一種製度下的各司其職?我覺得這是一種更為透明的公平與公正。

如果“事關公正”,情形就會大不一樣了。一位中國留學生習慣了在國內鄰裏之間對各家之事的“噓寒問暖”,辦起事來朋友熟人之間的“融會貫通”,被英國人那種“不聞不問的淡漠人情”幾乎逼得要發瘋。可是有一天,他在街上騎車被汽車撞了,於是就要索賠,就要打官司,要在英國的法院裏找到關係恐怕就難了。警察來取證時,幾個素不相識的路人紛紛過來作證是汽車的責任。隻身孤懸萬裏的海外,這個大男人幾乎淚下,在英國人的眼裏,這已不是“這不關我的事”,而是“事關公正”。

在我們中國又是如何呢?我們的國人並非沒有公正之心,並非不想出麵主持公正和道義,可是一方麵,社會上不公正的事情太多了,很多人已經司空見慣,習以為常,以至於熟視無睹了。另一方麵,一些人也曾為自己或為別人主持過公道,但“公道”常常與金錢與人情世故勾連在一起,有時不但扳不過來,還會使自己深陷泥淖,甚至蒙受不白之冤和無枉之害,這就給社會中人留下了不好的垂範示例,以為主持公正不一定會受到公正對待,雖然事關公正,有時也不得不收起良知,聽之任之了。這顯然是令人遺憾和痛心的。猶太律說:“移界石者將受詛咒。”把界石挪動的人是有罪的。但是那不公的法官,在他對於田地產業錯判誤判的時候,才是為首的移界石者。一次不公的判斷比多次不平的舉動為禍猶烈。因為這些不平的舉動不過弄髒了水流,而不公的判斷則把水源敗壞了。所以所羅門說:“義人在惡人麵前敗訟好像趟渾之泉,弄濁之井。”

1996年春天,蘇格蘭一個民風純樸的偏遠小鎮,發生了一件震驚全英倫的事情。山區小學一位有著20餘年看護孩子經曆的校工,因為生活中的挫折感,開槍衝進教室狂射,打死了9個孩子和一位老師。英國在一瞬間幾乎目瞪口呆,緊接著朝野上下一片憤怒、悲痛、絕望、譴責之聲。英國議會一遍遍檢討《兒童保護法》、《槍支管理》,當時的首相梅傑、工黨領袖布萊爾、女王本人都親赴這個山區小鎮慰問死難者親屬。事件發生後的第一個周日(禮拜日)上午10點,全英國為這幾個普通的孩子和他們的老師默哀1分鍾並下半旗誌哀。英國是個基督教國家,電視台BBCI每周日都要轉播一場禮拜儀式,那一天轉的就是這個鄉村小鎮的禮拜。舉國上下一致沉浸在悲憤絕望之中,那位年輕的鄉村牧師這樣開始的布道令人擊節、難忘:“請把你的手交給你的鄰座,再請你的鄰座把手交給他的鄰座,讓我們把手緊緊握住,然後,讓我們一起來微笑如果我們還能抓住鄰座的手,說明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不是孤獨的,我們彼此支撐;如果我們還能微笑,說明我們人類還有希望。”

英國人給人的印象向來就是紳士風度,嚴謹、矜持、呆板,其實並非盡數如此。實事求是地講,英國人的骨子裏有著一種人類之愛,當然也有對文明秩序的清醒而有效的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