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俄羅斯的女人就應當喜歡這樣的男人。電影中給女主角卡秋莎身邊前後設定了三個不同的男人,她的前夫索爾和男主角謝廖沙都是軍人出身,相對來說都顯得有點簡單、“粗糙”,更談不上“XX範兒”,但是他們都不缺乏溫情的一麵,索爾在被格軍殺死前的最後一刻,依然對兒子報以微笑,以此來最大限度減輕這一幕對兒子心靈的傷害。而男一號謝廖沙,導演給他設計了幾段略帶幽默的情節——在交戰間隙抽空就給老媽打電話(至於現實中,戰場上能不能打得通手機那就存疑了,不過這些枝節問題也沒必要細究),說的卻盡是刷牆修樓梯之類的雞毛蒜皮的事,中間有流彈打過來,為了叫老太太安心,告訴老媽那是旁邊工地搞出來的動靜。與他們對應的卡秋莎的新男友提姆,一個談吐文雅、一身小資氣質的標準“白骨精”(白領、骨幹、精英),從見麵開始他就不斷地在炫耀自己的莫斯科商學院的學曆和投資銀行的高薪職位。而後麵的事情證明,除了這些他的大腦裏也再沒有其他東西了,在南奧塞梯的局勢開始緊張以後,卡秋莎提出讓男友幫自己去接回兒子,而對方卻表現得毫無擔當——他的回答竟然是反正這麼大的事自己也控製不了,索性就不要管,兩人按原計劃去索契風流快活,否則就是女主角自己的問題。而故事講到最後,“精致”的“新男友”理所應當地變成了“前男友”,與此同時,導演也暗示男女主角將會有一個新的故事。
第三,如果你做不到,那麼請你走開。僅僅從戰場上幾個人的視角是絕不可能看到一場完整的戰爭的,所以電影裏穿插了幾段俄羅斯高層決策的情節。在片中,親西方的官員基裏爾·伊萬諾維奇反複在會議上強調(不知道是不是故意安排的,這個演員的形象筆者總感覺和戈爾巴喬夫有幾分相像),對於格魯吉亞的主動進攻,俄羅斯不應該回擊甚至不應該有任何實際動作,否則就要麵臨“國際社會的輿論壓力”,這將“有損俄羅斯的國際形象”,而一旦開罪了西方社會,那麼俄羅斯“可能會丟掉整個高加索地區”。在爭論中,基裏爾甚至不加掩飾地說“不過是8000平方公裏的土地,又沒什麼價值,丟掉了也沒什麼可惜的”。最終,俄高層做出了出兵的決定,基裏爾被“總統”趕出了會場,並且被告知“屬於你的時代已經結束了”。而前麵出場的“新男友”提姆被“Pass”掉,其實所表現的也是這樣一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