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政府管理創新(8)(2 / 3)

2.民營經濟的經營領域逐步拓寬,民營工業經濟發展的勢頭趨好。2005年,全縣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648戶,比上年增加149戶,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數的46.2%,全縣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累計完成總產值24.08億元,同比增長37.9%,高出全縣11.9個百分點,完成增加值3.01億元,增長34.7%,增幅高出全縣13個百分點。

3.民營企業出口創彙能力不斷增強。2005年,民營企業出口創彙大幅增長。目前出口的民營企業已達23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2家,全年完成出口總額124.4萬美元,增長13.3%,比全縣增速快72.8個百分點。

4.民營經濟的發展為實施就業和再就業工程提供了重要渠道。2005年,全縣個體私營從業人員達到1.28萬人,比上年增長15%,占全部從業人員的29.4%,比上年提高13.5個百分點。可以說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為我縣優化經濟結構、擴大社會就業、增加財政收入、改善人民生活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民營經濟已成為推進潼南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

近年來我縣民營經濟發展較快,但發展中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製約了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這些困難和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1)創新能力弱。(2)商務成本高。(3)企業規模小,市場競爭力弱。(4)民營經濟發展環境還不夠寬鬆。(5)民營企業融資難,影響發展。(6)產業結構不合理,企業管理水平低。

二、潼南縣政府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路徑

1.突出主體地位,加強扶持引導

將發展民營經濟作為全縣主導性戰略,在領導力量、人員調配、政策製定、資金投放上給予傾斜。降低創業門檻,放寬準入條件,不限發展比例、發展速度、經營方式、經營規模,放寬前置審批、經營範圍和注冊資本限製,努力擴張經濟總量。對重點民營項目,繼續采取一事一議、特事特辦的辦法,予以專項扶持。探索政府擔保、企業互助擔保等方式,全力促進銀企協作,廣辟融資途徑。積極幫助有條件的民營企業申辦進出口經營權,增強企業自主創彙能力。建立完善信息服務網絡,努力幫助企業牽線搭橋、對接關係,促其不斷發展壯大。

2.發育骨幹項目,培強發展載體

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見雛形,三年見成效”的發展步驟,迅速做大工業園區。著力培植產業化增值、出口創彙型工業體係,將鈦白粉、鉻鹽、硫酸、氮肥、電熔磚、機製紙及紙板、小型農機產品、汽摩配件、絲綢等產品,不斷引進開發新的工業產品,爭創市級、國家級名優品牌,提升重點企業和品牌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搞好綠色蔬菜食品,把糧油、生豬、蔬菜、筍竹作為富民、立鎮、強縣的主導產業中的支柱產業,堅持幾大班子一起抓,實行縣級領導包鎮、縣直部門包村、鎮村幹部包戶,壯大基地規模,確保“十一五”期間,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期末水平達到34.5億元,年均增長14.2%。

3.優化環境,增創競爭優勢

完善“一辦兩中心”功能,落實責任、服務承諾、限時辦結、失職追究、否定報備、無償代辦等工作製度,切實消除“中梗阻”現象,營造快捷高效、周到細致的服務環境。全力創建“誠信服務”,推進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營造誠信法治、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堅決兌現各項既定政策,嚴把收費項目審驗關,營造優惠寬鬆、吸引力強的政策環境。實行幹擾破壞經濟發展環境責任追究製度,對損害投資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公開曝光,營造鼓勵先進、積極向上的輿論環境。

4.降低商務成本,營造良好的投資和創新環境

企業的商務成本中有很大一塊是與政府職能的工作效率直接相關的,甚至本身就是由政府效率和廉潔決定的。這就要求我們的政府必須從發展的角度、國家利益的角度,繼續大幅度提高政府的執政能力,倡導廉潔高效的行政效率,降低企業的商務成本,進一步改革“審批經濟”,強化服務意識,通過“電子政務”等優先化手段提高政府各職能部門辦事效率,杜絕亂收費和壟斷部門的尋租行為。

5.社會誠信意識和法製環境建設

積極倡導誠信商貿。從政府、企業、個人等三大體係入手,構建社會誠信體係,加強信用法治建設,構建社會誠信框架,配合司法部門打造由個人信用、企業信用和政府信用本位一體的信用法律體係,嚴禁用權力幹預司法、維護司法公正,營造良好的司法環境。同時,還要構建誠信獎懲機製,對講誠信的民營企業以及其他機構,給予物質和精神方麵的鼓勵和獎勵。對於不講誠信的企業、個人以及其他機構,給予嚴厲懲處,以限製此類行為的重複發生。政府要鼓勵並參與建立權威性公司,建立個人和企業信用數據庫,向社會提供有效信用信息資源。

6.製定和實施產業發展計劃和政策,促進民營企業產業轉型和升級

(1)取消限製民營企業進入的歧視政策,更多地允許民營企業進入壟斷性和社會公益性產業部門,替代政府在這些領域的低效率操作行為,緩解政府的財政投資壓力,提升民營企業的經營效率和競爭力。(2)鼓勵民營企業進入新興產業集群。(3)建立社區性中小型銀行,為民營中小企業提供直接金融服務。(4)建立政府主導的信用評價機構和機製,對民營企業信用狀況做出真實可靠的評估,為企業間的交易和企業關聯部門提供企業信用信息,解決失信無法界定,逃避信用無法懲罰,企業守信難於得到肯定和取得市場便利的問題。

7.增強民企活力,提升企業家素質

要有計劃地對民營企業家和企業中層以上的幹部進行培訓,把獎勵企業的獎金逐漸積累起來,建立企業培訓基金,通過培訓提升企業家素質。

使民營企業突破單一封閉的產權結構,改變“業主製”和“家族管理”模式,促進民間資本適度集中、規模發展,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內部管理專業化、治理結構規範化,改變民營經濟“單打一”、小而弱狀況。鼓勵民營企業實施“以質取勝”戰略,大膽引進和使用優勢科技人才和先進科學技術,做精做細品牌產品,形成核心競爭能力。引導民營企業經營者進一步拓寬視野,轉變觀念,克服“小打小鬧”、“小富即安”、“小成即滿”的守舊意識,樹立求高、求強、求大的膽識和氣魄,敢於善於創業創新,不斷提高整體素質,保護和調動其發展經濟的積極性、創造性,使之“社會上有地位、政治上有榮譽、經濟上有實惠”,以精幹的現代企業家隊伍促進民營經濟長盛不衰。

(作者單位:中共潼南縣委黨校)

重慶城市社區居委會等圓迭合式結構分析

謝菊

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要提高政府的社會管理水平,推進社會和諧進步。據調查,目前重慶城市社區居委會結構是典型的等圓迭合式——政府與社區完全重合。本文擬對這種結構進行剖析。

一、等圓迭合式結構的現實描述

(一)街道辦事處是事實上的以社區居委會為下級機關的“準政府”

我們可以重慶市江北區觀音橋街道辦事處為例,從街道辦事處的內設機構及其職能履行方式加以說明。江北區是重慶市九個主城區之一。觀音橋街道辦事處地處江北區中心,轄區麵積8.6平方公裏,人口近17萬,下轄3個農業行政村和15個社區居委會。是“全國社區建設示範街道”和重慶市示範社區。觀音橋街道辦事處內設8個職能部門,工作人員主要是公務員。另外,街道辦事處還設街道就業管理站、社會事務保障事務所、勞動事務所、經管站、文化站和獸防站等直屬單位。

街道辦事處履行職責的方式:街道辦事處建立了社區服務中心及家政服務中心。服務中心在轄區農業村和社區居委會下設18個社區服務站,以居委會工作人員為主要成員,開展家政服務、計生服務、優撫、救濟、市容衛生等服務項目。

(二)社區居委會內設機構的職能與政府全方位對接

以江北區觀音橋街道辦事處渝北社區為例。與重慶市大部分社區居委會相似,渝北社區黨委和居委會實行書記、主任“一肩挑”製度,即社區黨委書記兼任社區居委會主任。社區共有4個黨支部,即退休黨支部、居民區黨支部、樓宇黨支部和小區黨支部。社區居務的最高決策機構是社區居民大會,社區居委會是其執行機構,社區議事協調委員會負責社區事務的協商,由社區居民小組組長、社區內有威望的人士和社會單位的領導組成。為了便於與街道辦事處職能對接,並為轄區居民提供服務,按照江北區的統一要求,渝北社區居委會成立了社區工作站(與街道辦事處的社區服務站為一套人馬,兩個牌子),內設計劃生育、社會保障、城市低保、老年服務、群眾調解、綜合治理、文化教育、社區衛生、殘疾人協會九個服務站。事實上,為了便於與街道辦事處職能對接,每個服務站又有內設機構。這些服務站加內設的各種機構,渝北社區居委會的各種牌子不少於35個。但具體的工作僅由社區的六個工作人員負責,因此每位社區工作人員均身兼多職,如民政委員負責社會保障和再就業工作,社區內設有就業指導站、家政服務站、社區服務站和老年服務站,皆由民政委員負責。計劃生育專項工作由婦幼計生委員負責,得兼任婦聯和兒童工作。城市低保員兼顧殘疾人工作,城管委員兼顧社區文化教育和社區衛生工作。而以退休人員、下崗人員為主的熱心社區公益事務者組成的樓棟長、居民小組長成為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最得力的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