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網絡社會的交往與秩序——網絡環境下的社會交往場域及其內在機製研究(3)(1 / 3)

四、各類互動場域的內在作用機製分析

公社類型場域的首要內在機製是由其成員的同質性而形成的凝聚機製。公社類型場域是個體同質性很強的活動環境,由於個體之間的相似性而形成了人際結合力。社會心理學研究發現,人際互動的一個重要效應即是“相似性導致喜愛”,相似的價值觀、相似的個人特質、相似的社會地位和身份、相似的生活經驗等都會促進友誼的建立和親密關係的形成,使得人們團結在一個個具有內在凝聚力的群體之中。在現實生活中,具有相同身份的學生群體、工人群體、公務員群體、戰士群體,具有相似生活經驗的“知青”群體、“留學生”群體、“西部誌願者”群體,以及由相近生理年齡階段所構成的“同輩”群體等,都能夠形成一個個同質性很強的交往團體,譬如學校中最常見的班集體等,這些群體具有較強的內在凝聚力,個體之間的相互影響和作用較大。

公社類型場域的內在機製之二是在這些社群內部所形成的豐富而深入的交往關係。同質性社群中成員之間的關係能夠形成社會學理論中所謂的“初級關係”。具體而言,這種初級關係比較重要的特點有以下幾方麵:第一,這種關係中的交往者具有多種角色和利益。例如一個大學班級中的成員,既在專業學習上相互合作和競爭,在集體中有“幹部”和“群眾”之分;又在生活上互幫互助,在宿舍中具有兄弟或者姐妹的“排行”。第二,這種關係的人際交往包括每一個人的全部人格的內容。因為這種關係的交往是在多種角色和關係中的交往,因此包括全部的人格。如班集體中的同學之間不但共同從事專業學習活動,而且通過共同的課外活動、宿舍生活、社會實踐等方式進行充分交流和互動,每個人之間相互都比較了解各自的價值觀、性格、能力以及人生追求等,是一種全部人格投入的交往。第三,這種關係的交往具有情感的大量投入。這種關係的交往社群往往具有共同的活動和密切的互動,因而情感的大量投入是非常明顯的。在互幫互助的共同學習和工作中更容易建立親密持久的友誼關係。在學校的班集體建設中,同學之間的深厚友誼是集體凝聚力的重要紐帶,正是在這種情感基礎上的共同活動和深入交流形成了一個良好的人際互動的空間。

公社類型場域的內在機製之三是社群權威人物的核心作用。公社社群是在共同的學習、共同的工作、共同的居住以及共同的交往中逐漸形成的,正是在這些共同的活動過程中,社群成員之間通過頻繁的互動行為和信息共享,逐漸產生了群體中具有影響力的人物,這就是社群的權威。公社社群的權威首先是社群成員在共同活動過程中的能力權威或者經驗權威。如在學校的班級群體中,權威人物通常首先是在學習上能力突出的、學習成績和成果顯著的優秀學生;在基於共同興趣形成的社團協會中,權威人物首先是在該領域知識廣博、業務精通或者技能突出的成員;在一些網絡社群中,意見領袖往往是那些表達能力好、溝通能力強或者生活閱曆豐富的人物。憑借知識、能力或者經驗形成的優勢是社群權威形成的基礎,但是這些並不能成為通向權威地位的充分條件。道德的力量是公社社群的權威形成的重要方麵。因為公社社群是一個共同學習、工作或娛樂的共同體,人們在這裏進行共同的生活,基於共同的目標和利益、約定俗成的規範、互惠互助的交往關係以及情感支持基礎上的友誼形成了社群的道德體係,那些恪守群體的規範、肯於嚴格自律並且樂於奉獻集體和幫助他人的成員會受到其他全體成員的尊重,從而建立一種能夠有效影響他人的思想和行為的權威地位。這就是社群群體的道德權威。道德權威的影響力和凝聚力是公社社群最為重要的結構性力量,離開了道德權威的團結作用,社群的維係將麵臨極大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