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試析公民健康傳播特征(2)(1 / 2)

2.綜合健康要素的聚類分析

基於上述五個健康因子進行了聚類分析,基於數據我們將被訪者劃分為四類人群:工作導向型、壓力隱患型、健康危機型和輕鬆健康型。

進一步分析四類群體的人口學特征。就性別差異而言,男性群體中工作導向型(27.7%)與健康危機型(25.8%)人群較多,這與男性所承擔的社會角色與競爭壓力是相輔相成的;對於女性而言,壓力隱患型與輕鬆健康型的人群比例較高,分別達到了30.0%和28.5%。目前大多數女性都會擁有一份工作,也會麵臨壓力與挑戰,但天性崇尚自然與浪漫的特質使她們在生活中對健康更為注重,從而更為向往健康和諧的家庭生活模式。

就學曆差異而言,學曆越高,將越傾向於工作導向型;學曆越低,將偏向於輕鬆健康型。其中學曆為大專人群中有28.7%屬於工作導向型,而大本以上學曆人群中工作導向型的比例則達到了近四成(37.3%)。輕鬆健康型人群比例與學曆水平呈現反向變化趨勢,初中及以下學曆人群中輕鬆健康型比例在三成以上(32.2%),而大本以上學曆群體中僅有18.8%的人群表現出輕鬆健康型的生活訴求。不難理解,對於文化水平比較高的人群,對自身的職業發展有著明確的規劃與期望,因而對工作的重視程度也會比較高;相對而言,大多數學曆低的人群工作的直接目的是為了維持生存,對工作內涵沒有特別深刻的理解。從另一方麵來看,文化水平低的人群源於自身的內在壓力會相對較低,因而生活表現將更為輕鬆與和諧,即輕鬆健康型的人群比例會比較高。

從年齡特征差異上看,年齡越大越傾向於輕鬆健康型,年齡越小越傾向於工作導向型。在55~65歲人群中,輕鬆健康型比例為44.3%,隨年齡段遞減比例逐漸降低,18~29歲人群僅占17.2%。相反,事業心強的工作導向型人群在55~65歲人中僅占11.3%,隨年齡段的遞減比例逐漸升高,在18~29歲人群中達到32.1%。壓力隱患型人群在30~44歲的中青年人群中比例最高(30.7%),健康危機型人群隨著年齡的增長比例也呈現遞減趨勢,但各年齡段比例差異不大。不同年齡段人群健康狀態模式的不同體現了社會發展、家庭發展與個體發展的緊密聯係,也反映出個體生命周期的變化特點與各時段社會壓力的差異化再現。

3.傳播模式與健康關聯性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對健康信息傳播的基本模式做了進一步細化,劃分為平麵大眾傳播(報紙、雜誌等平麵媒體)、廣播影視傳播(電視、廣播)、人際傳播(家人、朋友、同事)、組織傳播(醫院、藥店)與個體傳播(自發了解健康知識、閱讀健康檢查結構等)以及網絡傳播等六種模式。

就綜合性的健康概念而言,不同傳播模式特征發現效果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通過平麵大眾傳播了解健康知識的群體在“工作”(0.04)、“管理”(0.03)、“規律”(0.02)因子上表現出正向得分,在“醫知”(-0.01)、“場景”(-0.03)方麵得分為負向趨勢;選擇廣播影視傳播群體在“規律”(0.05)與“醫知”(0.07)上的得分為正值,在“管理”與“場景”上得分為-0.08和-0.09;選擇人際傳播的群體在“工作”(0.02)與“場景”(0.06)方麵的得分為正向趨勢,在“管理”(-0.01)與“規律”(-0.01)方麵為負值得分;從平麵大眾傳播、廣播影視傳播這兩類大眾傳播渠道來看,傳播效果還不夠明顯,模式化、固化的東西相對較多,有關健康知識的專欄、論壇、講座與谘詢對人群的影響力及感染力還不盡充分。這也說明目前健康概念的大眾傳播存在相當廣泛的提升空間。

相對而言,網絡傳播、組織傳播與個體傳播的健康教育與促進作用比較顯著。特別是醫院、藥店等衛生部門相關機構組織的專業性較強的健康傳播活動,對於群體的“規律”(0.06)、健康“管理”(0.11)、“醫知”(0.10)方麵都表現出正向的積極提升作用;通過網絡傳播了解健康知識的人群擁有較強的事業心(0.38)、對醫學常識與就醫意識(0.12)也會比較敏感,但在“規律”方麵的得分表現為反向趨勢(-0.18);采用個體傳播模式的群體在“管理”(0.25)與“規律”(0.19)上的正向分值較高,在“場景”(-0.28)方向的負向得分較高,表明個體傳播將更大幅度地促進生活與工作的合理規劃,保證和諧健康的生活基調。

另外從四類群體接受傳播模式的特征來看,說明四類群體之間存在著不同的媒體接受健康傳播的差異。健康知識傳播模式為平麵大眾傳播的群體中,壓力隱患型與輕鬆規律型的比例較高,分別為26.9%和26.4%;廣播影視傳播模式的人群亦偏向於壓力隱患型(27.4%)和輕鬆規律型(25.3%);以網絡為主體媒介了解健康知識的人群中工作導向型(37.5%)比例最高,其次為壓力隱患型(29.8%);選擇人際傳播的群體偏重於壓力隱患型(29.5%);組織傳播群體中壓力隱患型的人群比例最高,達到33.0%;個體傳播中輕鬆規律型的人群比例最高,達到33.7%,其次為壓力隱患型,有28.9%的人群存在一定的壓力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