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討論
1.健康概念模式
我們在問卷設計時征集各類專家意見的目的就是跨越傳統“健康”的理解,這些意見得出了四個方麵,即社會健康、環境健康、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從其結構的整體上來看,基本與前述WHO的定義和國際上健康的概念接近。因此,在問卷設計上,在這四個方麵共有98條測試語句。上述結果顯示,社會健康和環境健康的相關語句在抽取之中並沒有形成相對獨立的因子。說明目前我國城市居民在這些方麵與國際尚存在著一定距離。從這一結果可以推論出農村國民的健康概念會更為失衡。另一方麵,盡管社會健康和環境健康並沒有形成相對獨立完整的因子,但是這些概念的作為健康的廣泛性定義不應被忽視。
在生理健康方麵值得注意的是,五個因子的覆蓋麵比較廣泛,其中由“工作環境擁擠、封閉、有噪聲”、“工作場所不安全,容易發生意外”測試語句提取了“處境”因子。從內容上看有些社會、環境健康的概念成分,不過體現出的內容距離“身體”很近,這也是我們命名“處境”的考慮原因。
在心理健康方麵,情緒因子應該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內容,另外,家庭、事業、生活和工作因子相對狹義的心理概念有了一定擴展,但是,從這些因子的具體指標來看,均與心理健康相關,我們認為這也就是心理健康的概念內涵。
為了考察綜合性健康因子,我們合並了心理和生理健康的有關測試語句,進一步抽取了5個因子,其中,來源於生理健康方麵的有“管理”、“規律”和“醫知”,心理健康的隻有“工作”因子,而“場景”因子則含有兩方麵的內容。綜合的健康概念整體上更加偏向生理健康。盡管如此,也可以認為我國城市居民對於健康的理解並不局限在“身體”範圍。當然,這與我們基於“健康”內容的理解所使用的分類概念有關。另一方麵,我們發達地區的健康概念是否更加平衡?比如心理健康中的“家庭”、“情緒”和“事業”等是否進入健康概念之中有待後續研究。但是,對於建構“和諧”社會的理念而言,促進公民社會全麵實現平衡的健康概念,無疑也是大眾媒介擔任健康傳播的重要使命之一。
2.健康傳播現狀效果
整體上來看健康概念具有不同群體的側重要素。大眾傳播的效果並不明顯,而專業化組織、網絡媒體的健康傳播效果較好,前者體現了可信性,而後者主要反映了自主性。對於具體的不同群體傳播效果,各類媒體之間還是存有差異,有些還是相對比較有效。這些反映了三個方麵的原因:第一,目前的媒體有關傳播的內容,主要是傳統意義上的“身體”健康傳播,並沒有實現向現代的健康傳播概念轉變,從而導致傳播效果的局限性較大。第二,健康傳播的本身就不夠健康,需要主體具有更高的對“健康”概念的係統認識。第三,客體狀況認識不清楚。健康傳播與健康營銷不可分離,也如同其他內容傳播一樣具有一定的共性,對於健康傳播對象的理解和把握十分重要。
致謝:感謝零點研究谘詢集團北京調查公司安向龍研究經理向筆者提供資料幫助。
參考文獻:
秦美婷、湯書昆:《健康信息的傳播對改變個體行為之芻議》,《中國健康教育》2006年第1期。
張夢新、李琴:《健康傳播與社會恐慌》,《當代傳播》2003年第5期。
朱錫瑩:《一門正在形成的“健康傳播學”》,《北京醫科大學學報》1993年第6期。
Kreps,G.L.,Bonaguro,E.W.&Query,Jr.,J.L.(1998),“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ield of Health Communication”,In L.D.Jackson&B.K.Duffy(Eds.),Health Communication Research:A Guide to Developments and Directions,Westport,CT:Greenwood.
Jackson,L.D.(1992),“Information Complexity and Medical Communication:The Effects of Technical Language and Amount of Information in A.Medical Message”,Health Communication,4.
〔作者單位:零點研究谘詢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