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導”強調的是一個作用的問題,也就是說,公有製經濟與非公有製經濟是哪一個在國民經濟中起導向的作用。公有製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是人為地規定的,而是根據生產力的發展狀況自然地形成的。隻要能夠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公有製經濟可以占100%,也可以占50%以下。根據這種認識,我們在實踐中就不應受比重的困擾,而應放開手腳,根據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性質的規律,大膽進行所有製結構的調整,使我國所有製結構更符合於我國的實際情況,更好地促進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可能有人會說,“以公有製經濟為主體”是鄧小平同誌提出來的,不堅持這種提法,就是違背鄧小平理論。這種說法實際上是“凡是”的翻版。中央反複強調,解放思想沒有止境,實事求是要一以貫之。鄧小平理論是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嶄新實踐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必須接受實踐的進一步檢驗,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在調整所有製結構方麵,鄧小平已經為我們開辟了第一步,我們可以繼續走第二步、第三步。
可能有人會說,如果這樣一步一步地走下去,那我們不就慢慢地走到資本主義了?如果不以公有製經濟為主體,那社會主義還成其為社會主義麼?這種認識實際上還是沒有擺脫傳統的社會主義觀念的束縛,還是把非公有製經濟看成社會主義的異己的東西。其實,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在於:資本主義是資本奴役勞動的一種關係,社會主義要消滅資本奴役勞動的關係。在無產階級掌握國家政權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政治的、經濟的、法律的等手段來限製乃至消滅這種奴役關係。
還有一點需要指出的是,當我們在分析資本主義生產關係時,我們把資本主義國家的國有經濟都看成是資本主義經濟。為什麼不把它看成是社會主義經濟呢?理由是這些國家的政權掌握在資產階級手裏,國有經濟也是為資產階級的利益服務的。根據同樣的道理,那我們為什麼不能把社會主義國家的非公有製經濟也看成是社會主義經濟呢?須知,我們的國家政權是掌握在無產階級手裏,非公有製經濟也是為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服務的。因此,我們在實踐中大可不必擔心非公有製經濟的比重高於公有製經濟的比重。
所有製是形式,而生產力是內容。形式要為內容服務而不是相反。過去,我們往往脫離生產力的水平而片麵追求公有化的程度,實踐證明我們犯了錯誤。我們不能重蹈為所有製而所有製的覆轍。
判斷所有製形式先進與否唯一的標準是看它能否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能夠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所有製形式就是先進的所有製形式,阻礙生產力發展的所有製形式就是落後的甚至是反動的所有製形式。過去的人民公社製度就是一種落後的甚至是反動的製度。因為它嚴重地阻礙了農村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所有製關係變革的目的在於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所有製的變革必須與生產力發展的狀況相適應。隻要能夠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無論什麼樣的經濟形式都是可以采用的。我們不要囿於公有還是私有這樣的問題,也不要囿於公有或私有經濟的比重問題。
提“公有製經濟為主導”,一是可以更客觀地反映實際情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的發展,非公有製經濟還將有一個迅速發展的時期,非公有製經濟的比重將會越來越大。二是為所有製結構的改革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它既不排除以公有製為主體的情況,也不局限於公有製為主體的情況。也就是說,公有製經濟可以占主體,也可以不占主體。公有製經濟是否占主體,不是人為地決定的,而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狀況決定的。
基於這種認識,我們在改革的過程中,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根據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性質的規律,認真進行所有製結構的調整,建立和完善以公有製經濟為主導,多種所有製經濟並存並共同發展的所有製結構。
五“、卡夫丁峽穀”再研究
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和恩格斯運用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根據歐洲工業發達國家的經濟事實得出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