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微觀卷 大革命緣起之社會民情風尚誘因(6)(1 / 3)

這種奇特的景象無獨有偶。在另一些省的議會中,那些免納人頭稅的地主們一心想要繼續他們的特權,卻又將軍役稅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描繪成一幅色彩黯淡的可怕圖畫,並大量印製,大肆宣傳軍役稅的弊病。隻是,在他們對人民的明顯關心中依然有著對人民的明顯蔑視。

雖然人民已經喚起了廣大上層階級的同情,但是人民依然是上層階級輕視的對象。即便是那個為人民辦了很多實事的杜爾閣也不例外,他的講話中常稱農民都是些好鬧事的粗魯家夥。上基那內省議會也是如此,他們一直都在為農民做最熱烈的申辯,卻又大肆宣稱農民是多麼的愚蠢無知,多麼的粗野無禮。

在那些公布於眾的法令上經常會出現類似的冷言惡語,仿佛讓人民親自看到也無所謂。其實,這種情況自古已然,在歐洲的加裏西亞等地,上層階級有著一套特殊的語言係統,與下層階級完全不同,以至下層階級完全聽不懂他們在說些什麼。那些封建法學家在繳納年貢者和其他封建稅的債務人麵前表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溫和、節製和公正,卻在某些時刻將農民看作是卑賤的象征。

1789 年越來越近,對人民貧苦的同情也越來越強烈,越來越輕率。我找出1788 年一些省議會發給不同教區居民的通告,想要從中找出他們提出的一切申訴。

其中有一份通告是由一位神甫、一位資本家、一位大領主以及三個貴族共同簽署的。他們六人同為議會成員,以議會的名義行事。他們組成一個委員會,通過各教區的行會理事將全體農民召集起來,就所納捐稅的製定和征收方式等問題向農民征詢意見。

這份通告稱:“大部分捐稅,尤其是軍役稅和鹽稅,給農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所以我們要詳細了解每一種捐稅的弊端。”然而這些委員的好奇心並不止於此,他們還要知道:各教區享有特權的人數,以及他們享有哪些特權;免稅人的財產價值多少;他們是否在自己土地上居住;他們是否有很多教會財產,即永久管業基金,若不進行商業投資,這些價值多少。然而這些也不能讓議會滿意,他們還要知道實現捐稅平等後,特權者需要承擔多少數額的捐稅,軍役稅、附加稅、人口稅以及勞役稅。

這種滿足議會強大好奇心的方式就是讓人民口述曾親曆的種種苦難,而這種敘述讓他們內心深處燃起貪欲、嫉妒和仇恨,也讓他們認出造成這一切的元凶,並清楚地看到他們縱使高高在上也不足為懼。

那些委員們隻顧著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忽略了對法國人性格的了解:當內心保持平靜時,他們絕對是這個世界上最溫和、最仁慈、最馴良的民族,當猛烈的激情爆發時,他們就會瞬間變成最野蠻、最狂暴的民族,想想法國曆史上曾經出現的紮克雷起義、鉛錘黨人和十六人委員會吧,你就會得到一絲的啟示:他們是在醞釀災禍。

我找了一些農民答複這些問題的報告,在其中我們會發現,每一個特權者,無論是貴族還是資產者,他們的名字都清晰地記錄在案,他們的生活方式也有詳盡的描述,並附帶著批判性的詞語。

他們對每個貴族的財產和特權都作過仔細而深刻的研究,不光涉及這些財產和特權的數量與性質,還有他們給其他居民造成的傷害。人們越是估算越是羨慕,也越感辛酸:作為租金繳納的小麥鬥數驚人;神甫的薪水過多;教堂裏做什麼都要付錢;窮人連下葬也得交錢;每一項捐稅都是為欺壓下層民眾而製定。他們一邊估算,一邊怒不可遏地抨擊看到的一切。

他們說道:“包稅員搜查過每一戶人家;在他們眼中農民的任何事物都可侵犯;軍役稅收員是個暴君,他無所不用其極地欺壓窮人,而且毫不掩飾自己的貪婪;執行官沒有好到哪裏去,老實的莊稼人都曾遭到他們的暴力相加;而征稅員是個自私的可憐人,為了不讓自己的財產遭毒手,隻能去傷害那些與他朝夕相處的鄰人。”

從上麵這些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出,大革命在這場調查中已經向全法國人宣告了它的臨近,而且它用它特有的語言,向人們展現了它的全部麵目。

很多人會拿16 世紀的宗教革命與法國大革命作比較,兩者之間存在一種十分明顯的差別:宗教革命中,上層階級投身於宗教革命多數是出於自身的野心或貪欲,而人民參與革命卻是出於單純的信仰;而法國大革命恰恰相反,那些有教養的上層階級受到無私的信仰和慷慨的同情感召,憤然投身革命,而人民卻是在深刻仇恨和想要改變地位的強烈欲望驅使下開始革命的。前者用熱情點燃了後者的怒火和貪欲,並給後者的怒火和貪欲以強有力的武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