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輯 動植物(3 / 3)

我國是楊梅的發源地,其種植的曆史十分悠久。在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中,曾發現楊梅核。《本草綱目》中記載它“其形如水楊,而味似梅”,故稱楊梅。楊梅是雌雄異株,雄株不結果。楊梅的花是沒有花冠、花瓣的。雄花隻有花絲、花藥,從穗中抽出;雌花是倒八字形的柱頭,每個花穗上生著十多朵鮮花,為黃白或鮮紅色。花是在下半夜開放的,天亮即閉合。

龍眼的由來

龍眼又被叫做桂圓,是由於它在陰曆八月果實成熟,陰曆八月舊稱“桂月”,由於龍眼的果實極圓,因此又叫“桂圓”。

龍眼是我國南方的特產,兩廣、福建和四川是其主要產地。關於龍眼的由來,民間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世間有一條惡龍,整天傷人性命,弄得民不聊生,困苦不堪。一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為了人們的生活安寧,決心與惡龍決鬥。在與惡龍搏鬥三天三夜後,終於使惡龍筋疲力盡,少年趁機斬下惡龍的頭,為民除了害。就在惡龍的腦袋掉在地上時,卻鑽入土裏不見了。不久即從地上長出一棵樹,隨即開花結果,摘下果實一看,黃色的皮,掰開皮,裏麵是白色的肉,仔細一看,好似龍的眼睛。附近的百姓由於遭到惡龍的迫害,於是紛紛吃這種果實以泄恨。由於果實像龍的眼睛,便將這種果實叫做龍眼。

核桃的由來

核桃又叫“胡桃”,相傳原產於伊朗和阿富汗,在我國漢代時,由張騫出使西域帶回。時至今日它在我國至少有2000多年的栽培曆史了。據《酉陽雜俎》稱:“胡桃仁曰蝦蟆。”描寫其樹性狀雲:“樹高丈許,初春生葉,長三寸,兩兩相對。三月開花如栗花,穗蒼黃色,結實如青桃。九月熟時,漚爛皮肉取核內仁為果。北方多種之,以殼薄仁肥者為佳。” 核桃為落葉喬木,高可達30米。小枝粗,具片狀髓心。小葉片5—11個,橢圓形,全緣。初夏開花,單性,雌雄同株,柔荑花序下垂。核果橢圓形或球形,外果皮皮狀,中果皮肉質,內果皮硬,有皺脊。種子富含油,味美。產於我國新疆、黃河流域以及南方各地區。喜濕潤的肥沃土壤,喜光,深根性,為優良油料樹種。種子可供食用,也可榨油。中醫學上用種仁入藥。

核桃自傳入中國後,多在北方安家落戶,繁衍結果。尤以“洛南核桃”、“汾陽核桃”遠近聞名,是陝西、山西省著名的幹果之一。生長在秦嶺、太行山脈,該地氣候分明,早晚溫差大,核桃生長期長。其主要營養成分為不飽和脂肪酸,且含量非常高。生長環境純天然,綠色無汙染。核桃個大、皮薄、麵較平滑、仁滿、色澤好,可出整仁或半仁,品質上等,故特受歡迎。

葡萄的由來

葡萄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水果,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以及糖、鈣、磷、鐵等營養物質,目前我國所產的葡萄以新疆的最為著名。

據史料記載,葡萄發源於黑海和地中海沿岸,後傳入西亞、非洲等地。我國古代曾把葡萄叫“蒲陶”、“蒲萄”、“蒲桃”、“葡桃”等。關於葡萄兩個字的來曆,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葡萄,《漢書》作蒲桃,可造酒,人飲之,則然而醉,故有是名。”“葡”是聚飲的意思,“萄”是大醉的樣子。按李時珍的說法,葡萄之所以稱為葡萄,是因為用這種水果釀成的酒能使人飲後而醉,故借“葡”與“萄”兩字,叫做葡萄。

菠蘿的由來

菠蘿,又叫鳳梨,原產於美洲的巴西。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適應性強,粗生快長。公元1492年,哥倫布和水手們登上西印度群島的一個島嶼時,就發現島上有大片的菠蘿園。那裏的印第安人就是最早栽培菠蘿的人。後來,菠蘿逐漸傳入南亞和大洋洲等地。16世紀中期,菠蘿由葡萄牙傳教士帶到我國澳門,然後引種到華南和台灣等地。

香蕉的由來

香蕉原產於印度和馬來西亞等地。香蕉在我國的栽培曆史也很悠久,在漢武帝時就已栽培。漢代《三輔黃圖》中說,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扶荔宮,“以植所得奇草異木,有芭蕉二本”。神話說佛教始祖釋迦牟尼吃下香蕉後獲得智慧,因此人們把香蕉尊為“智慧之果”。

哈密瓜的由來

哈密瓜是甜瓜中的精品,它是我國新疆的特產。哈密瓜的成熟期不同,一般分為早熟、中熟和晚熟三種。早熟和中熟的稱之為夏瓜,晚熟的稱之為冬瓜。早熟的哈密瓜皮薄肉嫩,中熟的甜脆多汁,晚熟的肉嫩多汁,香氣襲人。

如此好吃的哈密瓜一定讓你垂涎三尺了,那麼你知道為什麼稱之為哈密瓜嗎?這還和清代乾隆皇帝有關呢。據說哈密瓜已經有1600多年的栽培曆史了,在清朝以前由於哈密瓜入口香甜,一直被稱為甜瓜。到了乾隆皇帝年間,新疆首領哈密王把這種甜瓜作為貢品進獻朝廷。乾隆一嚐此瓜,甜脆可口,異香撲鼻,於是便問身邊的侍臣:“這瓜叫什麼名字?”侍臣們也不知道這瓜的名字,隻知道是新疆哈密王進獻的,於是便信口答道:“是哈密瓜。”因此,哈密瓜的叫法便流傳下來了,一直延續到現在。

桫欏的由來

桫欏現在是世界上非常珍稀的植物,名列八種國家一類保護植物之首。新西蘭是桫欏重要產地之一,同時它也是新西蘭的國花。桫欏目前非常稀少,然而在距今約1.8億萬年前,桫欏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與恐龍同屬“爬行動物”時代的兩大標誌。但經過漫長的地質變遷,地球上的桫欏大都罹難,隻在極少數地方才可以追尋到它的蹤影。在我國閩南僑鄉南靖縣樂主村旁,有一片亞熱帶邸林。它是中國最小的森林生態係自然保護區,為“世界上稀有的多層次季風性亞熱帶原始雨林”,在那裏有世上珍稀植物桫欏。

靈芝的由來

在我國一向把靈芝視為“仙草”,傳說人在食用了靈芝以後,可以益壽延年,甚至可以長生不老,可以“成仙”。實際上靈芝是自然界的一類真菌生物。我國的靈芝種類多達50 餘種。漢代的《神農本草經》和明代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中都對靈芝作了較為詳細的記載,並將靈芝分為青芝、黃芝、白芝、黑芝、赤芝、紫芝六種,並對它們的外形特征和藥效功能作了記錄,可見我國古代對靈芝就有所認識。

靈芝被讚譽為“仙草”,這裏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相傳,漢朝皇宮因年久失修,棟梁腐朽,長出靈芝,大臣們為了讓皇帝高興,便說是長出了仙草,象征著皇帝萬壽無疆以及國家的繁榮。皇帝聽後龍顏大悅,下旨進貢“仙草”,一時使靈芝的身價倍增。靈芝在我國用來做藥用大約有2000 多年的曆史,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它對防治慢性氣管炎、急性肝炎、腎炎、冠心病和神經衰弱等症有一定的療效。

山藥的由來

傳說在很久以前,有兩個國家發生了戰爭。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強國軍隊擊敗了弱國軍隊,占領了弱國的大片土地,弱國軍隊隻剩下幾千人馬,逃進了一座大山。強國軍隊便團團包圍了這座山,他們想的是,這樣長時間地圍困弱國軍隊,使得他們人不得食,馬不得草,估計他們很快就會出山投降,不然就會活活餓死。幾個月過後,強國軍隊算定敵軍已死亡過半,於是便放鬆了警惕,整天飲酒作樂。

一天夜裏,強國軍隊吃飽喝足,正在蒙頭酣睡時,突然,從山中衝出一支弱國軍隊,這批軍隊人強馬壯,徑直殺向強國大營。結果弱國軍隊大獲全勝,並最終把丟失的國土全部奪了回來。

大家一定會疑惑,為什麼弱國軍隊在山上被圍困了這麼久,不但沒有餓死,反而還身體健壯、戰鬥力旺盛呢?原來山中到處長著一種草,這種草夏天開白色或淡綠色的花,地下的根莖呈圓柱狀或棒狀。士兵們在山中以這種草來充饑,而馬就吃樹葉和這種草的藤葉。就這樣,弱國軍隊在將近一年的時間裏,在山中休整了瀕於潰散的軍隊,喂壯了疲勞的馬匹,於是乘著強國不備,出其不意,趁黑夜殺下山去,取得了大捷。

人們為了記住這種草,便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做“山遇”,它的意思是說恰好在被圍困山中、缺糧的時候遇到了它。從此,人們便更多地食用“山遇”了。人們在食用中慢慢發現,它不僅像糧食一樣可以充饑,而且還有健脾胃、補肺腎的功效,吃了它可以治療脾虛泄瀉等症,“山遇”也就隨之改名為“山藥”了。

玉米的由來

玉米有很多別名,包穀、珍珠米、玉高梁、玉麥、玉棒子、粟米等,潮汕人則稱之為“燕美人”,在諸多名號中,顯得格外別致、文雅。玉米原產於美洲,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才輾轉流傳至歐洲和中亞。玉米傳到中國,據說是明朝嘉靖年間由到麥加朝聖的回教徒帶來中國的,所以玉米又有“西番麥”、“西天麥”之稱。由於物以稀為貴,它最初是皇帝的專利品,因此被稱為“禦麥”。後來才在華北一帶種植,但“種者也罕”(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二十三)。一直到清代,才推廣到南方。

花生的由來

花生原產於南美洲的巴西和秘魯,有人也稱它為及地果。在巴西曾發現十幾種野生型花生。關於花生植株形態的描述,在美洲最早的古籍《巴西誌》裏就有。在秘魯利馬北部安孔鎮的古墓裏,考古學家曾挖掘出距今2000多年保存完好的炭化花生粒。古代印第安人把花生叫“安胡克”,印第安人把花生作為農作物來種植已有很久的曆史了。

花生傳入我國大約是在15世紀晚期或16世紀初期,從南洋群島引入。最初隻在我國沿海各省種植。花生名字的由來在1503 年的《常熟縣誌》中有記載:“三月栽,引蔓不甚長,俗雲花落在地,而生子土中,故名。”

目前,我國的花生行銷國外,在國際市場上久負盛名,被譽為“中國堅果”。

馬鈴薯的由來

在沒有給馬鈴薯正式定名之前,人們根據馬鈴薯的性味和形態,給它取了許多有趣的名字,例如:法國人叫地萍果,意大利人叫地豆,德國人叫地梨,美國人叫愛爾蘭豆薯,俄國人叫荷蘭薯;我國雲南、貴州一帶的人們稱它為芋或洋山芋,廣西叫番鬼慈薯,山西叫山藥蛋,東北各省多稱土豆。植物學家們鑒於它的名字過於混亂,便給它取了個世界通用的學名——馬鈴薯。

香菇的由來

香菇因其皮滑肉嫩、味道鮮美而深受大家喜歡。香菇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曆史。早在公元239年,《呂氏春秋》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味知美者,越駱之菌。”菌即菌蕈,就是現在的香菇。

香菇的栽培是需要一定的環境的,我國浙江為生產香菇的第一大省,但隻有該省的龍泉、慶元、景寧一帶適合種植。相傳,很久以前龍泉一帶有一個農夫叫吳三公,他常以野味和野生菌蕈為食。後來他無意中發現菌蕈在砍斷後去掉樹皮的樹中長得特別旺盛,於是便有了人工栽培菌蕈的方法。經過了長期的實踐,他終於掌握了這門技術。後來吳三公被當地人奉為菇神。

辣椒的由來

辣椒原產於南美洲,首先種植並食用它的是印第安人,16世紀傳入歐洲,17世紀經由歐洲傳入我國。我國是辣椒品種最多的國家,如牛角椒、朝天椒、燈籠椒等。還有一種產於北京的大柿椒,它不但個大肉厚,而且甜而不辣,傳入美國後,被譽為“中國巨人”,深受人們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