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村上的一個人得了重病,請了大夫來看病,大夫開完藥方後說,這味藥在煎時要兩根七寸長的公雞毛做藥引子。病人的家屬找遍了全村都沒有找到大公雞。忽然有人想起他家有一隻每天按時打鳴的公雞,叫聲響亮,想必那隻公雞很大。
病人的家屬來到他家後,果然見一隻大公雞在院中啄食。但他一聽要拔他家公雞的毛,便一口拒絕了他們。在病人家屬的再三請求下,他才說:這樣吧,病人需要吃雞補養身體,我這隻雞也正想賣。你們把這隻雞買去吧,給我五錢銀子就行了。那家人因急著要以雞毛做藥引子,隻好花五錢銀子買走了那隻大公雞。其實,在市場上買這樣的雞連二錢銀子都用不了。
後來,村上的人都說他家的雞像鐵公雞一樣,一根毛都拔不下來。
“男子漢”的由來
生活中成年的男人被稱為“男子漢”,而“男子漢”更多的是指那些為正義而英勇無畏、不怕死、不計名利甚至不惜生命的男人。
關於男子漢這一稱謂,還得從西漢時談起。
西漢時期,北方的匈奴族不斷侵擾我國的邊境。到了漢武帝時期,國力不斷強盛,在抗擊匈奴的戰鬥中,西漢的士兵們都非常勇敢,所以漢朝的士兵被匈奴稱做“漢兒”或“好漢”。“男子”作為與“女子”相對的另一個詞早已出現,隨著“好漢”的出現,人們漸漸地把“男子”和“好漢”聯係起來,組成“男子漢”一詞,作為對男性的一種稱呼,具有褒義色彩。
“留學生”的由來
“留學生”這個詞是由日本人創造的。唐朝時,日本政府曾多次派遣唐使來中國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但遣唐使不能在中國停留太長時間,也就是說他們在中國學到的知識有限,所以日本政府第二次派遣唐使時,同時派遣“留學生”和“還學生”。
所謂“留學生”是當遣唐使回國後,仍然留在中國學習的學生;“還學生”則在遣唐使回國時一起回國。後來,“留學生”這個詞便被一直沿用了下來。
“應聲蟲”的由來
“應聲蟲”是比喻那些隻會隨聲附和別人、毫無主見的人。語出自宋人彭乘的《續墨客揮犀》。
從前,有個叫楊勔的人,得了一種很奇怪的病,每發一個音或講一句話,肚子裏都會傳出相同的聲音,像回聲一樣,弄得他整天憂心忡忡,不敢同朋友吟詩論文,不敢到店裏去買東西,甚至在外迷了路,也不敢向人詢問。
有一次,一位生客來拜訪楊勔,楊勔剛說了聲“請坐”,肚子裏就馬上發出了相同的聲音。這回聲很響,引起了客人的好奇。客人四處張望,尋找那個學大人話的“頑童”,卻沒有找到。這使楊勔感到非常難堪。
楊勔到處求醫,不知服了多少藥,然而卻沒有一點成效,肚子裏的回聲不但沒有變小,反倒更加響亮了。
最後,楊勔遇見了一個叫劉伯峙的人,此人告訴他:“你肚子裏有一種蟲,叫‘應聲蟲’。你隻需將《本草》上的全部藥名依次念下去,你念一個,它必定會應一聲;倘若你念到一個藥名,它不再應和了,那麼,這味藥就是治它的特效藥。”
楊勔便找來一本《本草》,一個藥名一個藥名地往下念,當他念到“雷丸”時,肚子裏突然不響了。楊勔大喜,一連將雷丸服了好多天,終於根除了這個讓他難堪了多年的頑疾。
“狗腿子”的由來
從前有個富人的腿斷了,一個奴才為討主子的歡心,主動要求截下自己的腿,為主人接上。主人問:“你自己的腿怎麼辦呢?”奴才說:“我可以接上一條狗腿。”接著,主人又不安地問:“那狗的腿又怎麼辦呢?”奴才說:“給狗用泥巴捏一條腿。”所以,直到今天,狗在撒尿時,總是要把後邊一條腿翹起來,因為怕那條用泥捏的腿被尿給衝掉了。
後來,人們就用“狗腿子”形容那些忠心依靠惡主而幹壞事的小人。
“替罪羊”的由來
“替罪羊”源出於《聖經》。據《舊約全書》記載,有一天,上帝授意亞伯拉罕將以撒獻為燔祭,想以此考驗他的忠誠。以撒是亞伯拉罕唯一的愛子,但他還是遵命將其推上了祭壇。當他舉刀向以撒刺去時,上帝被他的忠誠感動了,又喚天使攔住了他的手。這時,山上走過來一隻迷路的山羊,亞伯拉罕就拿它來代替以撒做了燔祭。古猶太教承襲此例,每年祭祀時由大祭司把手按在一隻羊的頭上,以示將整個民族的罪過都托付給這隻羊去承擔了,然後將它趕入曠野,稱之為“負罪羊”或“替罪羊”。在日常生活中,“替罪羊”一般用來比喻代人受過的人。
“半吊子”的由來
古時候,人們用的錢都是一種中間帶孔的銅錢。為了便於攜帶,常常把銅錢用一根繩子穿起來。1000個銅錢稱為一貫,也叫一吊;500個銅錢為半貫,也叫半吊子。當時,人們常把那些對事情一知半解卻又硬裝聰明的人叫“半吊子”。而二百五隻是五百的一半,還不如半吊子呢,所以人們就用“二百五”來比喻那些做事莽撞有點兒傻氣的人。雖然今天已經沒有人使用銅錢了,但“半吊子”和“二百五”的叫法卻流傳至今。
“喪家犬”的由來
“喪家犬”比喻人失意後的狼狽樣子,就像沒有主人的狗一樣。此語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孔子世家》。
春秋時,孔子出外周遊列國,來到了宋國,卻遭到了宋國國君的冷落。後來,孔子離開了宋國,又和弟子們來到了鄭國。不巧,孔子與弟子們失散了,隻身來到東城門外。弟子們發現老師走散以後,四處尋找,後來一個人告訴子貢說:“我出城時,見東城外有一個人站在那裏東張西望,不知道想幹什麼。”
子貢說:“那人是什麼樣子?”
這人說:“這個人額頭像古時的堯,脖子像皋陶,肩膀又像子產,但腰以下很短,樣子顯得很疲憊,就像一條沒有主人的狗一樣(累累若喪家之狗)。”
子貢來到東城門外,找到了孔子,就把剛才在路上遇到的那個人所說的話如實地告訴了孔子。孔子聽了欣然笑道:“說我像沒有主人的狗(喪家狗),雖然形狀不像,但神情的確像啊!”
“三姑六婆”的由來
“三姑六婆”是指從事九種職業的女人,其說法起自宋元時代的口語。元代陶宗儀《輟耕錄》載:“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藥婆、穩婆也。”即“三姑”是從事宗教活動的三種職業女人。“六婆”中的“牙婆”是販賣人口的人販子;“媒婆”是專門撮合婚姻的;“師婆”即巫婆;“虔婆”指妓院的鴇母;“穩婆”是指接生婆;“藥婆”職業不詳。
“黃花閨女”的由來
人們常把未婚的姑娘稱為“黃花閨女”。關於這一稱呼,還有一段來曆呢。
壽陽公主是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女兒。一天,她躺臥於宮殿的簷下,適逢臘梅盛開,北風吹得梅花片片飛落,幾瓣梅花掉在了她的額頭。梅花漬染,留下了斑斑花痕,壽陽公主被襯得更加美麗動人。宮女們見了,都忍不住驚呼起來。從此愛美的公主就經常在前額貼上梅花。
這種裝扮傳到民間後,大戶人家的小姐都爭相效仿。但梅花是有季節性的,於是又有人開始采集其他黃色的花粉製成粉料用以化妝。人們將這種粉料稱做“花黃”或“額黃”。
這種習俗直至金、元時期才慢慢消除。婦女們雖不再貼黃花了,但人們仍愛把沒有出嫁的年輕女子稱為“黃花閨女”。從此,“黃花閨女”就成了未出嫁的年輕女子的代名詞,一直流傳至今。
“好好先生”的由來
東漢末年,由於宦官、奸臣弄權,土地兼並嚴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各地軍閥割據一方,混戰多年,出現了曆史上空前的混亂局麵。
在這樣的形勢下,那些懷才不遇的人就做了隱士。其中有一位名叫司馬徽的人,號稱“水鏡先生”,他曾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龐統,而自己則終生嘯傲山林。
水鏡先生個性獨特,從不肯輕易議論別人的長短,無論是好是壞,他都麵無表情地說:“好,好。”
有人問他近來好不好,他回答說:“好。”有人到他家做客,談到他妻子病重,看來已無法挽救了,他也說:“好!”有個朋友來告訴他:“我兒子不幸死了。”他也回答說:“好。”
水鏡先生的妻子聽了很不滿意,責備他說:“別人都公認你是德高望重的人,也把你當成知心的人,所以才對你說出自己的知心話,你怎麼總是說‘好’呢?”
水鏡先生聽後,連連點頭:“好,好,好,好,說得好。”
從此以後,“好好先生”一語便流傳了下來,指不肯辨別是非,不得罪人的老好人。
“炎黃子孫”的由來
“炎黃”是指中國原始社會中兩位不同部落的首領。炎帝姓薑,是炎帝族的首領。他們自西方遊牧進入中原,與以蚩尤為首領的九黎族發生長期的部落間衝突,最後被迫逃到涿鹿,得到黃帝族援助,攻殺蚩尤。黃帝姓姬,號軒轅氏。後來,炎黃兩族在阪泉(今河北涿鹿東南)發生了三次大衝突。黃帝族打敗了炎帝族,由西北進入了中原地區。黃帝族與炎帝族又與居住在東方的夷族、南方的黎族、苗族的一部分逐漸融合,形成了春秋時期的華族,漢以後稱為漢族。炎黃二帝被人們稱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因而,人們往往稱中華民族為“炎黃子孫”。
“宦官·太監”的由來
“宦官”是在皇宮中為皇帝及皇族服務的官員的總稱。宦官自古就有,東漢以前,宦官並非都是閹人;東漢之後,宦官都成了閹人。
“太監”一詞,最早始於唐高宗龍朔二年(公元662年),將掌管乘輿、服飾的殿中省改為中禦府,設“中禦太監”、“少監”。遼代政府機構中,太府監、少府監、秘中監皆設有“太監”。金、元襲遼製,所設各監也多有“太監”。元代太監是諸監中的二級官吏,並非盡是閹割之人。明代,充當太監者必是宦官,但宦官卻不盡是太監。太監是宦官的上司,是具有一定品級、俸祿的高級宦官。到了清代,太監成為宦官的專稱,宦官與太監便混為一談了。
“月老·冰人”的由來
月老,指媒人。唐代韋固在赴長安途中旅宿宋城。晚上,他見一老人在月下查書,便上前與之攀談。老人說自己是管人世間男女婚姻的,他袋中有一條紅繩,如果用這紅繩兩端分別係住男女的腳,這對男女即使兩家世仇也會成為眷屬。韋固便問自己的婚姻,老人說,你將與一個種菜的女兒結婚,後來果然如此。因此,人們就稱媒人為“月下老人”,簡稱月老。
冰人,也指媒人。《晉書·索紞傳》記載,索紞很會釋夢。孝廉令狐策一天晚上做了一個怪夢,夢見自己站在冰上與冰下的人說話,令狐策不知吉凶,就請索紞為他釋夢。索紞說:你這夢說的是陰陽之事,實際講的是男女婚姻。你在冰上對冰下人說話,是代表陽對陰說話,這說明你將替人做媒。何時冰破,何時婚成。於是,後人也稱媒人為“冰人”。
“丈夫·老婆”的由來
古代女子選擇夫婿,主要看他是否夠高度,一般以身高一丈為標準(當時的一丈約相當於今天的七尺)。有了身高一丈的夫婿,才可以抵禦強人的搶婚。於是,女子都稱她所嫁的男人為“丈夫”。“老婆”最初指老年婦女,到唐末,“老婆”逐漸演變為妻子之意。隨著“老婆”叫法的流傳,人們也將丈夫稱為“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