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德國和日本的硬傷(3)(1 / 3)

麵對這種錯綜複雜的情況,已經強大到可以承擔國際責任的德國,如何對麵自己曾經的懺悔,將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第四節日本失去的不僅是二十年

日本從1955年至1991年經濟得到了飛快的發展,GDP累積增長了52.9倍。這種年均成倍增長的“日本奇跡”,給日本的經濟埋下了危機的禍根。可以這樣說,“日本奇跡”是被房地產吹起來的。地價的大幅上漲嚴重製約了日本基礎設施建設,限製了日本競爭力進一步提升。為此,日本政府在1991年針對土地製度進行了兩項重大改革:一是開征土地稅,即土地持有者稅,與此前的市町村固定資產稅相比,名義增幅為100%,實際增幅為200%以上;二是推廣50年定期租地權,期滿後重新交易。這一製度於1992年實行後,日本地價開始下跌,長期聚集在財閥壟斷與土地融資基礎上的地價泡沫終於破裂。

地價泡沫的破滅,引來的是整個日本泡沫經濟的破滅,導致其經濟長時期萎靡,於是人們稱20世紀90年代為“失去的10年”。這種萎靡不振的狀態一直延續到現在,不少日本人將“失去的10年”翻倍為“20年”。

“泡沫”被刺破後,日本雖然還是最大的經濟體之一,但其人均GDP如坐“過山車”一樣,從1993年的第2位下滑到現在的第23位。這一嚴重後果並沒有就此停止,日本2009年的國家債務總額達到882萬億日元。日本的產業競爭力也出現了問題,從過去世界家電產業的首座上跌落下來,結束了日本經濟年代。’

在泡沫經濟時期,日本人享受到了經濟增長帶來的好處,獎金比工資還高,於是大家把花錢當成了一項必須完成的任務。每天人們下班後便聚在一起喝酒、狂歡。好麵子的男人,即使無處可去,也不願意早回家,怕老婆笑自己交際太少,沒有人緣,隻能揣著鈔票在飯館裏打磨時間。而女人比男人更瘋狂,她們恨不得背著錢袋去購物,瘋狂的采購,讓日本大商場火爆得無一漏網。

仿佛一切都是夢,“泡沫”的破裂聲把人們喚醒。現在,日本人口袋裏的錢越來越少,各大商場生意冷淡得一塌糊塗。在這種冷淡中,日本最有名的“三越”超級商場由於支撐不下去,不得不與“伊勢丹”合並,“高島屋”也慘淡得沒有了人氣,據說日本在2010年將有ll家百貨店要關門。由於日本人把自己的錢包封鎖得很死,造成日本內需嚴重不足,長期內需不足反過來又嚴重影響了日本經濟的複蘇。

日本除了經濟複蘇的問題外,還有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社會老齡化。在1965年,30歲到35歲的男性未婚率為14.3%,而2005年則猛增到47.1%;1965年25歲至29歲不結婚的女性比率為20.9%,到2005年猛增到59%,據估計2010年這一比率還會更高。由於日本人經常從事長時間的勞動,沒有時間找結婚對象,特別是80後的“草食男”,既不想戀愛,也不想承擔什麼家庭責任。統計數據顯示,20 lO年春季大學畢業生有五分之一找不到工作。

20lO年,日本65歲以上的人口占到總人口的23%,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從2010年開始,日本每年人口減少20萬至6071‘人,按此預測,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上升到29%。老齡人口的增加,不但加重了社會保障的負擔,同時也產生了一係列的社會問題。很多日本人對前景感到很悲觀,認為失去的不隻是20年,如果不發生大的改變,日本可能還會失去更多。

2010年4月27日,一位日本知名作家在《讀賣新聞》頭條位置發表了一篇名為《年輕人到中國找工作》的小說。在小說中,作者對2020年的日本進行了悲觀的描寫,說那時中國大學生的工資比日本高好多倍。雖然隻是小說,而且是未來小說,但它從一個側麵反映了日本人對未來的失望情緒。在失望中,日本人同病相憐地看著一衣帶水的中國,希望中國能遏製經濟泡沫,不要重蹈日本的覆轍。日本之所以對中國的經濟這麼關心,是因為中國經濟的穩定發展,可以讓日本在危急時有一根救命稻草。

日本人對政治已經不抱什麼希望了,因為實現政治上的承諾是需要巨大代價的。2009年,日本首相鳩山在眾議院選舉時,承諾提高社會保障費用,雖然有承諾,但政府沒有錢。為了實現這一承諾,日本發行的國債高達53.5萬億日元,國債超過了稅收:2010年根據初步預算發行國債44.3萬億日元,2011年至少還要發行國債44.3萬億日元。雖然日本財務大臣菅直人說要盡力控製,但以後的結果將會如何,很難預料。由於經濟的不景氣,拖累得日本首相的寶座也變得冰冷,鳩山還沒把椅子坐熱,就換了新首相菅直人。如果日本經濟繼續不景氣,日本政府不得不實行緊縮財政政策,否則國家債務很快會突破10007/‘億日元大關,甚至有專家預言,2018年日本會破產。如此悲觀的預言,讓日本“失去的20年”大有奔向30年的趨勢。其實,日本在國際政治上的損失時間要比30年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