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德國和日本的硬傷(3)(3 / 3)

麵對此情此景,德國一臉的無可奈何。不但如此,與自己並肩作戰共圖歐盟大業的法國也讓德國感到傷心。德國與法國的矛盾也是主權的問題和美國問題。法國總統薩科齊曾表示,他本人是親美派,因此上台後,開始修補2003年以後鬧僵的法美關係。同時,薩科齊也不會放棄“獨立自主”的原則,在一些實質性的問題上,如環保、文明的衝突等,法國並不在乎歐盟的意見,隻堅持自己的看法和立場。就在德國為了歐洲一體而奔走時,由希拉克執政的法國,通過全民公決否決了《歐盟憲法條約》。

這位德國的戰友,也是促進歐洲一體化發動機的法國,卻成了歐洲進一步整合的主要障礙。為了不使歐洲一體化破產,薩科齊建議將現有條約草案“縮水”,製定一個隻需各國議會批準的“袖珍憲法”。薩科齊的建議讓-德國鬆了一口氣,歐洲一體化免於破產了。2007年lO月,在德法等國的推動下,《歐盟憲法條約》以其“簡約版”的《裏斯本條約》得以通過,使得歐洲一體化得到進一步推進。

雖然渡過了難關,但東歐的“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狀況,還是讓德國寢食難安。由於英國和東歐一些國家同意美國在其國內部署導彈防禦係統,這一下惹惱了俄羅斯。俄羅斯以退出《中導條約》和《歐洲常規武器條約》相威脅,同時揚言要把俄羅斯的核導彈指向歐洲。一時間,歐洲成為美俄對抗中的火藥桶。法國前總統希拉克曾指出,“反導計劃”可能在歐洲大陸造成分裂。蘇聯解體後,美國實行對俄羅斯公開打壓的政策,歐洲則希望與俄羅斯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以求得一個穩定的歐洲。現在看來,如何麵對俄羅斯,如何調整對俄關係,麵對俄美尖銳對立的關係,歐盟應采取何種立場,已經成為歐洲必須麵臨的大問題。麵對這些重大問題,英國和東歐那些國家,正閉著眼大嚼美國送到嘴裏的“肉”,根本不管歐洲的死活。

1999年,歐洲人盼望已久的歐元機製開始啟動,到了2002年歐元正式替代了歐元區內原有的國別貨幣。跨主權貨幣從此由設想變成了現實,歐元很快成為除了美元之外最重要的國際貨幣。其實早在1944年,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在雷頓森林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上,就提出了創設跨主權貨幣的設想。但是,當時“二戰”還沒有完全結束,虛弱的歐洲還要依靠美國這個實力強大的國家來保護,在美國強勢壓製下,這個建議不可能被采納。

歐元誕生了沒幾年,就被希臘債務危機搞得焦頭爛額。此後又出現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和意大利的債務預警,這五個國家總債務超過38000億歐元,其中希臘2360億歐元、愛爾蘭8670億歐元、西班牙11000億歐元、葡萄牙2860億歐元、意大利14000億歐元。由於這些歐元區國家的債務危機,動搖了歐元區整體的穩定性,影響了它在全球貨幣體係當中的地位。歐元危機隨著五國的債務危機爆發了。2010年5月,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召開歐盟財長會議,經過10多個小時的談判,歐盟成員國財政部長達成一項總額7500億歐元的救助協議,以幫助可能陷入債務危機的歐元區成員國,防止希臘債務危機蔓延,捍衛歐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