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講三點意見。
第一,改革科研經費管理和分配體製機製,提高政府政策績效,以改革促發展。要改革多頭切塊管理體製,至少可以合並同類項,相似的項目要集中到一個部門和一個機構管理,科研機構也不能多頭申請課題項目。我覺得可以實行聯網製,把要審核的東西查一下,如果已經申請就不能再去申請,也不給他立項。對課題的負責人也應該有規定,主要負責人不能申請多少個項目,或者是重大的項目,在幾年內不能再申請,因為一是他根本沒有精力做這個事情,這是對國家和資金都不負責任的。還有一個重要的改革方向是經費的傾斜應該向企業傾斜,增加企業的研發項目,增加企業研發審批的比重。現在深圳的研發投入搞得好,就是因為深圳沒有大院大所大學,直接麵向企業,企業的科研成果市場轉化率比較高。而北上廣就是因為大院大所大學都很多,財政資金都給他們拿去了,企業拿不到,市場轉化成果很低。
第二,要借鑒國外科技成果評估的經驗,提高我們科技創新成果的水平,以開放促發展。我覺得國外的經驗,特別是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德國都有完備的科技評估體係,包括評估機構的建立和評估結果的認定,首先是注重對科技成果的製度建設,國家作為項目的資助者和評估者,但是不一定作為評價的組織者和執行者,還可以委托社會機構提供。二是要培育評估機構,建立市場化的評估體係。美國的科技評估機構一般都是采取有限公司型的性質,英國的重要科技獎項都是集中在學會,日本是獨立於被評估機構和評估機構的第三方,而且重視事前的評價和事中評價。另外注重評估過程和結論的公開性。日本對有關評估過程、評估結果的公布基本上采取因特網上發布的形式。我覺得這些經驗都可以借鑒。甚至可以聘用外國的評估機構,就像現在的企業會計製度聘用國際上四大會計公司一樣,我們完全可以引入外國的評估機構,如果自己沒有公正性的話,受各方麵的力量幹擾肯定不行。當然,我們的科研成果還可以以開放的方式,引進國外的力量,和他一起共同合作。
第三,現在我們的外彙儲備比較多,3.2萬億美元,而且現在是貶值趨勢,今年到8月份的外彙帳款環比大增70%,熱錢在彙率、利率的雙重套利下大舉壓境,我們外彙在目前所有發達國家量化寬鬆政策的情況下貶值可想而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能否動用外彙儲備,去引進技術,進口設備,促進我們的科技創新,我們可以消化、引進、吸收、再創新,促進我們產品上檔次、上水平。
丁輝:今天出了三個題目。第一,關於城市創新的內涵與構建,我認為是城市高度信息化的問題,這是將來城市創新內涵當中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別的問題應該還有一些,但是我比較看好城市創新內涵與構建當中的城市高度的信息化問題。過去中國提的是現代化,其實從目前城市現代化角度來講,現代化就是信息化,城市創新的內涵當中應該包括城市信息化過程中的情報化,情報就是信息的加工、整理,過去是在比較狹窄的信息中整理情報,現在是在海量信息當中怎麼提取有用的情報,這個我覺得在中國、在北京或者那些特大型城市都沒有解決。
第二,國內外創新型城市的經驗與教訓。我覺得從狹義上來說,北京成為創新型城市的議程中,權重很大的應該是風險融資。這個融資不是政府的投資和融資,是廣大市民參股入股的事情。中國的《公司法》在這方麵是很超前的,中關村在這方麵就是,咱們在座各位一人一萬塊錢就可以成立公司,但是大量的民間資本,無論是風險投資,還是個人投資,投資一個高新技術企業回報率肯定比銀行存款高。中關村現在幾千家企業沒什麼大賺,這是中國的問題,政府在找原因,但是基本都活著,都沒賠,肯定比在銀行存款好。所以我覺得國內外大城市創新的經驗教訓就是在中國和西方的社會相比,離風險投資和個人民間資本進入高新技術企業還遠之又遠,另外我們國家中紀委有52條規定黨政領導幹部、副處以上還不能投資。但是高校研究院所的科技骨幹現在相當一批都已經變成了領導。比如中科院一個所一直到室主任都是處級以上,我們是正局級單位31個所,但是大部分都是先當了教授後當了國家幹部,不管說您是先怎麼著,總而言之您現在還是一個國家的幹部,如果您辦一個谘詢公司,但是您沒有股份,還辦什麼。關於引導老百姓對風險投資的認識,而這種風險投資不是巴菲特、比爾?蓋茨基金會那種,人家做的流程非常好,最近我還接觸一些大的IBM總裁,跟人家談完之後感覺很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