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金帝雅論壇:文化體製改革:市場與產業分析(2)(1 / 3)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這是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關係到生命線的問題。在新興文化產業發展中,不需要多少原材料、廠房、設備,它是一種智力的投入,而且是高度密集的智力投入。在這種情況下,辛辛苦苦好長時間搞出來一個文化產品,如果知識產權得不到保護,就麵臨著被盜版的命運。現在《金陵十三釵》的電影剛上演,街上盜版光盤馬上出現了,一場電影要80元,而一張光盤隻賣5元錢。所以,文化產業的發展,知識產權的保護非常重要。

我到美國去有一個非常深的感受,美國商店裏一張音樂光盤賣到二十七八美元到三十美元,相當於人民幣一二百塊錢,但是在國內買盜版光盤非常便宜,五塊錢一張。沒有知識產權嚴格的保護,文化產業很難發展。當然,這幾年我們在知識產權保護上是在不斷加強的,包括微軟的視窗軟件WindowsXP,原來用盜版的不少,現在所有賣電腦的必須裝原版的係統。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文化產業的生命,這對文化產業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加快中國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我們提出,要增強文化軟實力,建設世界文化強國。說到我們的文化影響力,外國人對中國人到底了解多少?他們了解中國什麼東西?這裏有個非常矛盾的現象,外國普通民眾對中國的了解非常有限,但是美國、歐洲的專家對中國的研究遠遠超過中國的專家對美國、對西方的研究。現在,西方人從戰略的高度、從國際的視野來研究中國的,出版了不少書,如馬丁?雅克寫的《當中國統治世界》,都有廣泛的世界性影響,這樣的書中國人寫的很少見到。

中國文化走出去,實際上是要從最基層的點點滴滴做起。外國人了解中國的文化,首先是最直觀的,比如中國的飲食、武術、京劇、漢語、書法,中國的陶瓷、絲綢,還有中國的民俗,過春節、舞龍舞獅子等。外國人了解中國文化,是滲透到日常生活方方麵麵的,跟中國人的接觸,中國的風俗、習慣、禮儀、傳統這些東西凝刻在中國人身上,外國人通過這些來了解中國文化的。現在,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中國走出去的步伐也加快了,特別是中國旅遊,中國遊客到世界各地,深受各個國家的歡迎,中國遊客的購物消費能力對他們有很大吸引力。當然我們也看到,中國出境旅遊的發展,實際上也是民間外交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中國文化影響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在開放的過程中要樹立中國文化的良好形象,一個很重要的方麵就是要提高中國的國民素質,樹立良好的國民形象。

由此我就想到我們的文化建設,甚至精神文明的建設,還是應該從最基礎的東西做起,就是培養人們最基本的道德品質,要從最基本的做人的道德做起,一個是誠信,一個是守規矩,這是最基本的。為什麼這樣說?誠信是道德的基礎,守規矩是法律的基礎,如果沒有這些,你的道德和法律隻能是空中樓閣,是難以建立起來的。

宋奇慧:2008年國務院的三定方案明確文化部作為中國動漫產業的主管部門,以後專門在文化部設立了動漫處,主管全國的動漫產業發展的推動工作。這個處主要職責不是市場準入,涉及到電影、電視劇、出版物的市場準入和審批都是在相關部門,比如說廣電總局和新聞出版署。市場監管文化部有市場司,知識產權局、工商局都在負責。這個處設立以後一直在探索到底做什麼?因為以前職責包括相關審批工作,比如演出的審批、網絡遊戲的審批,職能很分散。國務院06年當時有一個文件,出台了一個由財政部牽頭、國務院轉發,由十個部門,包括出版、商務部、工信部、科技部、稅務、工商等等組成的部級的聯席會議。我們通過這個平台探索通過財政的政策,國家設立中央財政扶持動漫產業發展的專項資金,還有稅收政策,經過5年努力,我們稅收政策基本上齊備了,對動漫企業的營業稅、所得稅、增值稅,還有進口環節的關稅和增值稅這五個稅種進行稅收優惠。

《功夫熊貓》出來以後,中央和有關部門,特別是廣電也在研究這個問題,為什麼我們沒有出這樣的一個動畫片。包括今年的7月份,《中國新聞周刊》也在拷問為什麼國產的像《功夫熊貓》這樣的大片出不來。2010年,我們經過國家統計局的批準做了一個專項調查,動漫產業產值是470億,超過了電影和其他的文化產業門類。大家問動漫是什麼?可能大家會說是《功夫熊貓》,也可能會說《喜洋洋與灰太狼》,也可能說是漫畫書,但是動漫是一個非常大的產業,它以一個動漫的形象和創意為核心,與它相應的創意、內容和技術能夠輻射和延伸到各個產業。比如說主題公園、服裝、玩具、文具,這個產值是比較難統計的。一件衣服貼上喜洋洋或者迪士尼的商標可能賣三百塊錢,如果沒有這個商標可能隻能賣幾十塊錢,最多一百塊錢,這中間是個品牌的增值,因為是動漫形象帶來的,這個是比較難統計的。我說的動漫核心產值主要是內容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