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金帝雅論壇:文化體製改革:市場與產業分析(2)(2 / 3)

《功夫熊貓》為什麼出不來呢?我們看人才的情況,我們的動漫專業人才,北京電影學院是1950年設計動畫係,第二所專門院校是中國傳媒大學在2000年設立的,我們有多少人才儲備?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如果我們沒有專業化人才隊伍,我們很難完成從動漫大國向動漫強國邁進的目標。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我們已經是個動漫大國了,我們的電視動畫產量已經達到22萬分鍾,我們漫畫的刊物發行量已經到全世界第三了,月發行量突破440萬本。所以我們目前來說是一個漫畫大國。當然這是政府在支持和推動的一個結果。實際上我們也在思考怎麼樣能夠讓社會和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

回過頭來說功夫熊貓的問題,我們沒有人才,曆史太短,還有一個就是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的,非常盲目的追求數量和速度的社會問題。動漫產業的大發展、大繁榮肯定不能靠內容產業,肯定是需要和其他產業有很好的結合。包括服裝、文具、玩具、旅遊等等各個方麵。

現在中央已經把文化體製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改為文化體製改革與發展辦公室。通過市場準入、文化體製改革進一步放開,從增量的比重來逼迫存量的改革。現在文化體製改革一個是指國有的文化事業單位的轉企改製,還有文化事業單位內部機製體製的創新或者是搞活。這兩年對於文化產業專項資金財政部安排了20億,今年可能還會增加一些領域。對於這個專項資金怎麼樣使用,社會上現在有一些討論,比如說前兩年的文化產業專項資金投向什麼領域?效果怎麼樣?投向哪些單位?有演藝、出版、廣電的,有哪些是新興文化創意產業?另外國有的有多少?民營的有多少?應該有一個科學合理的分析和判斷,這樣才能有利於政府做出很好的決策。否則會為個人的意見所左右。

我覺得中國的學術界應該能夠改變目前被官方或者是媒體來主導整個產業的發展或者是政策,應該有一些獨立的聲音,善意的批評,能夠有一個全麵的分析。現在好作品為什麼出不來?沒有一個客觀獨立的文藝批評,有的隻是報紙上的炒作、廣告、轟炸,說它好,要麼就是利益相關者說它不好,沒有獨立的、善意的批評。有一本書《中國文化複興》裏麵談到需要有一些很好的文化評論,我們多好作品出不來也與這個有一定的相關性。因為我們現在電視劇、影視劇市場很火,這也是由於很多年的發展,當然這也與放開影視劇的製作有關係。動漫和新興文化遊戲領域都是很新的,這樣就缺乏一些專業的教師、批評隊伍、核心期刊雜誌。

楊書兵:今天的選題非常好,我談幾點感想。

首先,我認為六中全會的決議很及時、很重要。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脈這個話非常精彩,非常高屋建瓴,當然貫徹落實會有難度,文化工作者麵臨的任務非常重。所以今天的會議交流一下,很有意義。

第二,文化產業的改革是一個亮點。文化產業特別廣泛,定義也有若幹種。總的來說,這些年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比較快,出現了繁榮。很多文化產品整合、走向市場,還有一些民營企業的進入,我認為是這幾年的亮點。應當說文化改革也好,文化發展也好,成就很大,文化產業改革總的來說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這是第一個判斷。 第二個判斷,毫無疑問我們處在一個偉大的時代,尤其是從經濟的角度來說,創造了康乾盛世或者是文景之治,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也是可以說是盛世。但是文化產業的發展,困難也不少。這個文件會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偉大的時代產生偉大的作品,偉大的作品一定是傳世的,一定是世界級的,一定是可以管三五百年的。就像電影一樣,一個電影是好是壞,就看你能看多少遍,如果你把這個電影看完了,這個電影還說得過去,如果你還可以看第二遍,這個電影就不錯了,如果你還可以看第三遍,這個電影就是好電影。如果你可以反複看,比如說《亮劍》,好多人看了很多遍,這個就是精品。文化產業要大發展、大繁榮,一定要有大作品,而且要傳世。但實現有難度。為什麼?因為文化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需要有一些天才的人,無論是大的小的,包括畫家、藝術家、歌唱家、作家,包括詩作,包括所有的,一定是天才,才能出一流的作品。同時,一定要有勤奮的、沉下去的、實實在在做學問的人。中國曆史上也出現過大的作品,比如說《史記》,那是一輩子在幹這個事情。曹雪芹寫《紅樓夢》,也是沉下去做了多年。現在有幾個這樣的人?已經非常少了。我們不是缺乏人才,我們有大量的天才。但是天才往往固執,缺乏合作,挺清高,還缺乏關係,他們得不到錢和認可。人們說喬布斯那是一個天才,但是也許在中國他什麼也幹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