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金帝雅論壇: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與路徑(1)(2 / 3)

二是培養人才。現在的情況是,一方麵,出生於西部地區的大部分人才都離開了家鄉,像現在活躍在北京的一些知名經濟學家都是西部地區的出來的。另一方麵,由外地到西部地區工作的人也不安心,老是想著找機會走人。特別是早期到西部的一批人才,經常會說的話就是“獻了青春獻子孫”,後悔連連。看來,除了物質條件比較差留不住人才以外,也要考慮其它的因素,比如發展機會和空間,用人機製體製和環境,還有水土不服的問題等等。所以,要加大本地人才培養的力度,將投資人才當做西部大開發最為的迫切的重大戰略任務。前十年國家加大了對基礎教育,將西部地區的義務教育水平提高了一大步。下一步除了繼續鞏固成果外,還要加大全方位的人才培養投入。比如,需要普遍地推進技能教育,西部當前的增長潛力和企業的生產潛力就在科技也包括掌握高技術技能的人有多少。現在,對於西部許多地區而言,本來有機會吸引一些比較好的大的工業項目,但是投資者最不放心的就是相應的產業工人特別是具有各種技能工人的配備不上。同時,西部地區的農業生產條件比較複雜,或者嚴重缺水,或者嚴重缺土,或者氣候條件惡劣,但是其產品又是無公害的獨特的,要提高農業生產報酬率,還是取決於具有各種技術技能的勞動力上麵。基礎教育加上繼續教育、技能教育這三大塊,政府都應該舍得花大錢,雖然一兩年見效慢,三五年可能也是毛毛雨,但是真正要改變西部就要有十年以上甚至更長時間的物質準備和思想準備,其中最大的物質準備就是培養人才。

三是強化農業。在西部這樣工業化水平不高的地方,農業不發展起來不行。但是,我們講的農業應該是大農業,是包括大牧業、特產農林副業等的農業概念。以農業為本理念要在西部地區得到進一步強化,這一點及其重要。西部大多數地區還沒有完成中期工業化甚至也沒有必要完成工業化,更多的選擇就在於加快推進多樣化的農業現代化和多樣化的城鎮化。西部地區的農業發展不僅僅是解決糧棉油問題,還應該產生一部分盈餘作為可供輕紡工業和可供消費的物質基礎。同時,農業的發展能夠直接增加農民收入,進而拉動西部地區的居民消費。因此,加快發展具有西部特色的大農業和現代農業的經濟潛力是非常大的。由於西部地區的農業環境所限,西部地區沒有必要過分強調糧食自足,這方麵可以讓國家其它的糧食基地去保障。但是,其它地區沒有西部獨特的植被、水文、水利、日照等特殊優勢,而這些優勢將會產生很多新的大農業產品,汙染也少,現在應該好好利用這些優勢搞成真正現代化的多樣化農業。為此,國家的投入也要向這個方麵傾斜,特別是加大對大農業科研技術包括研發推廣的投入,加大對市場流通特別是信息和物流的投入,加大對新的農業合作模式如農業專業合作社、電子商務等新的業態的投入。總之,要強化農業這個基礎,同時也要調整一下國家農業投入的思路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