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優化工業或者叫精選工業。西部地區加快工業化的熱情非常高,這一點應該理解。因為在我國現有稅製以及中央地方間財權與事權不匹配的情況下,一個地方如若沒有工業就意味著沒有產值、沒有稅收、沒有就業,這樣就談不上西部大開發。但是,現在我們說的工業發展必須至少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傳統的工業化道路或者說很少考慮生態環境和水土資源平衡的工業模式已經不能再繼續下去了。過去若幹年來,我國許多地區在招商引資大搞工業的過程中,已經接受了許多沉痛的教訓,以至於我們現在還在為此支付巨額的生態修複和環境治理的成本。第二個條件是,沿海地區早年加快工業化進而建設成為世界工廠是與特定時間的國內市場供給不足以及進軍國際市場的大背景密切相關,而且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這兩個市場都是以供給不足為主要特征,因此快速發展起來的製造業和輕紡工業在解決了國內短缺經濟以後,仍然還有一個巨大的國際市場可以賣出去的。但是現在,特別是世界金融危機以來,大量的工業產品早已經在國內和境外都出現了嚴重供大於求的現象,不僅僅是發達國家也包括發展中國家都在對我國的工業產品出口實行各種各樣的貿易保護主義,去庫存化、去能力化已經成為沿海許多地區不得不抓緊進行的事情。因此,現在西部的工業化路徑如何確立確實還要認認真真琢磨,有些事情寧願不幹,或者少幹,或者再拖幾年都行。經濟落後地區之所以存在著後發優勢,其中有一條就是可以看看先發展起來的地區所走過的彎路,也包括看看先發達地區已經成熟的技術再引過來。有資源是優勢,但是若開發方式不當,或者開發技術不夠先進有效,或者開發出來又因為運輸成本太高而失去競爭力,就千萬不要輕易地開發利用。我這樣說,可能有些人認為是不是就是要讓西部不要發揮資源優勢而繼續貧困下去,很明顯,我不是這個意思。我希望看到的是中央加大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投入力度,同時提供基本的社會保障,再就是扶持發展一些精選出來符合新型工業化要求的工業企業和項目。像國家確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如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信息產業、生物醫藥、生態農業加工等,這在西部一些地區都有很好的基礎,應該堅決下決心在西部地區布局一批國家級的大項目,不要還是誰的話語權大就將項目放在那裏,否則西部地區永遠隻能接替別的地區轉移過來的二三流產業。十幾年前我到美國西部轉了七個州,看到他們將許多國家的戰略性的大項目就放在西部了。因此,我們也要認真地調整西部大開發的工業化發展思路及其政策保障問題。
李曉西:三個路徑和四個著力點,杜主任講得非常好。
侯永誌:這兩年關於發展的研究,我們做的比較多,對於西部關注的不太多。我今天想講三點:一是把我們最近的關於區域增長格局的研究成果介紹一下。近年來,中西部地區的增長速度快於東部地區,這是一個長期的現象還是一個短期的現象?我們去年做了一個分析,我先把這個分析介紹一下。二是講一下西部怎麼樣發展的更好的問題。第三講一下西部應該把培養增長極作為區域戰略重點。
第一,中西部地區快於東部地區的發展將是一個長期的趨勢。有這麼幾點理由:一個是東中西部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上。根據一般的規律,不同的發展階段增長速度不同。中國現在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已經超過上中等國家水平,沿海地區更高。有關分析表明,發達國家在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麥迪森國際元)的時候,增長速度就會下來。東部廣東、浙江的人均GDP水平已經超過1萬美元了,增長速度肯定是要下來的。從城市化的水平來看,廣東、浙江、江蘇城市化水平已經超過60%。發達國家實現現代化時,城市化水平也就是60%左右。說東中西部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應該沒問題的。 二是內需的擴大,也就是整個需求結構的調整也是有利於中西部快速發展的。另外,要素和資源價格上升,東部地區發展轉型也給中西部地區發展提供了機遇。還有一個是區域戰略重點的調整。應該說,過去給沿海地區的政策優惠是比較多的,現在中西部受到了更多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