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金帝雅論壇: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與路徑(2)(2 / 3)

其次,西部大開發,我們現在講和平發展也好,偉大複興也好,實際上我們根在西部。能源、資源西部本身有,再一個西部又靠著中亞、緬甸這些地方,都是我們能源的重要通道。同時我國80%的陸地邊境線在西部、80%的貧困人口在西部、80%的少數民族也在西部,在我們偉大複興、和平崛起的過程中,不管經濟社會怎麼發展,民族問題肯定是一個非常突出的事情。我們江河的發源地都在西部,沙漠也在西部,所以要解決這些問題,根子在西部。還有我們的人口,世界上60%的人口居住在離海岸線160公裏的範圍之內,但是中國的人口太多,我們還得通過產業布局、城市布局的調整,把人口往中西部遷。

最後,關於西部大開發的路徑。我感覺西部的第一個問題是生態,西部各省都在發展,生態的事情靠國家拿錢,我們的規劃重點區域裏列了幾類,但是如果從麵積上講,最大麵積的還是要保護的地區,是限製發展的地區,包括我們有些資源富極的地區,因為有資源,所以在這些地方我們要犧牲一些生態功能搞建設。實際上西部絕大多數地區生態是及其脆弱的,這幾年我們在生態方麵成績是非常大的。前一段開全會,我們開始三個轉變,林業完成了從原來木材為主到生態建設為主,再一個是沙化的治理,現在每年的沙化麵積在減少,還有一個是水土保持,原來水土流失的麵積是不斷增長的,這些年開始減少。所以在西部大開發過程中,生態建設是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這方麵要多花一點錢,現在不花,遲早要花。第二個是產業,現在西部地區非常關注的層麵是經濟發展的核心產業支撐。這幾年我們在宏觀經濟政策上更多的是擴大內需,但是在供給方麵政策不多。所以在未來的發展中,尤其是西部大開發中更多地要采取“供給學派”觀點,通過激發企業的活力,讓企業去創造,通過市場的力量,比如說通過給企業減稅、放鬆管製,對企業鬆綁,把企業的活力激發出來,通過企業的供給去創造需求,這方麵我們還是有很大的空間。第三個是西部本身不能重走東部的路,有一個轉方式的問題,不能再走這些年東部的路子,投資、進出口,在西部那麼大進大出很難做得到。第四是改革,先行先試。可在一些地方做一些先行先試,我們還是有很多內容可以做的,東部在放,西部也可以學。我們感覺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西部開發中要避免國企一家獨大,尤其是西部的資源開發過程中,很多地方,資源型經濟中占非常重要的比重,資源開發就是國企、央企開發,有的人比較內蒙和山西煤炭資源的開發,內蒙都是大企業,但實際上內蒙的大企業開發老百姓得到的實惠更少,山西的小煤礦,還給村裏辦點事兒。新疆的石油開發也是這個問題,最後錢國家都拿走了,解決不了當地幾個就業,掙了那麼多錢,和當地的農民沒關係。所以在西部改革,先行先試,我們還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

張昌彩:我想補充說兩個問題,一個是講成效,前段時間中央部署了十八大前期重點研究課題,關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我有幸參加了這個課題組,而且寫了第一部分,主要是成效、差距和原因分析。其中講到 “十一五”期間區域發展成效,就是區域的協調發展在增強,區域的發展差距有所縮小,有的說是區域發展擴大的勢頭得到遏製,特別是講中西部發展加快。剛才大家也都講到,我覺得有兩個數字可以說一說,說明這個問題。總量也好,GDP也好,投資也好,工業增加值也好,收入也好,2010年和2005年,“十一五”期間東部地區GDP占全國的比重是上升了,去年東部的工業增加值是增長11%,中部增長18.2%,西部地區是16.8%,也是比較高的。投資的增長是最快的,2011年中西部投資增長速度快於東部,東部是11.3%,中部是28.8%,西部是最快的29.2%。去年GDP增長重慶是全國第一,16.4%,四川、內蒙古、貴州分別達到15%,其他中西部地區都在13%,大大高於全國9.2%的速度,這說明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在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