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鄧小平發展觀與全球多極化發展(2)(1 / 2)

美國目前是世界上超強國家,它的經濟和軍事實力非常可觀。而它在國際政治、經濟事務中早先占據的優勢地位和冷戰後由於蘇聯解體美國得天獨厚的惟一超級大國身份,以及世界警察形象的樹立,使得美國妄圖主宰世界的願望越加強烈,到處伸手,四處擴張。在這樣的背景下,有的發展戰略研究人員認為,美國在世界上的霸權地位至少可再維持30年左右。然而由於美國國內矛盾的掣肘和國際上其他國家的崛起以及全球要求平等參與的呼聲的高漲,美國這一超級大國已不能如其所願地獨霸世界、為所欲為了。2001年5月,美國在幾天之內連續丟掉了在聯合國的人權委員會和麻醉品管製局的席位。美國是在一個民主的選舉過程中敗北的。這說明美國的霸權地位受到了嚴峻的挑戰,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同時也說明,在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的背景下,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必然受到多極化的製約。

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的大部分“遺產”,包括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絕大多數的核武器等。其領土麵積仍為世界之首,人均占有的自然資源居於世界首位。雖然近年來仍處在痛苦的轉軌之中,以至國內混亂不堪,其實力也遠不能與前蘇聯相比,但是俄羅斯仍有較強的科技、人才與生產的潛力。而且俄羅斯地緣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它橫跨歐亞,世界島的心髒地帶就在其控製範圍之近處,對於中亞、中東、東北亞亦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再加上俄羅斯曆史上曾是不可一世的超級大帝國,它絕不會甘於寂寞。因此,在未來世界中,俄羅斯仍將是重要的一極。

歐元的發行及其包括德、法、英等在內的歐盟一體化進程不斷推進,歐盟的科技、經濟實力也越來越強,他們以聯合起來的力量麵向世界,並且在許多重大問題上用同一個聲音說話。蘇聯解體,使西方失去了共同的敵人,西歐也愈來愈以獨立於美國的姿態活躍在國際政治、經濟舞台上,誰也不會否認作為整體的歐洲會成為未來多極世界中的一極。

日本的經濟實力也非常可觀。日本成為軍事大國的目標多年來已露端倪。日本的軍費近10年來在世界上占第二位,軍隊人數雖然不多但極其精幹,能夠在很短時間內擴充至數十倍。從日本國內核材料的儲備及技術實現能力上看,它已擁有批量生產原子彈、氫彈的能力,而近年來日本的政治家們費盡心機擺脫戰後體製的束縛,通過向聯合國派駐維和部隊使日本軍隊突破了僅限於自衛這一界限。冷戰結束後,日本根據形勢的變化,提出了“脫歐入亞”的國家戰略大調整,以加入聯合國安理會為目標,明確了要成為政治大國的決心。與德國作為兩大後起之秀,日本的這種後來居上的勢頭十分強勁,它是不會甘心久居“經濟上的巨人,政治上的侏儒”的地位的,一聲響亮的“不”字已向美國宣告了這個昔日的“小夥伴”要求在“國際政治跨國公司董事局裏”享有更尊榮的地位和權力。

社會主義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綜合國力不斷提高。雖然目前經濟和軍事實力都不是很強大,但是作為一個擁有12.5億人口的大國,經濟發展速度連年居高不下,其經濟總量在世界經濟中所占的份額不斷增加。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又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在廣大發展中國家享有良好的聲譽。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它必將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是世界多極化發展中的極其重要的一極。

綜上所述,隨著兩極格局的瓦解,國際社會愈來愈呈現多極化發展的趨勢,一兩個大國“獨霸”天下的時代已走向終結。無論是曆史上的大國,還是正在崛起的新興國家都必須認清這一發展趨勢,順應曆史潮流,做好迎接一個各具特色的而不是大一統的世界的到來。正如享廷頓在《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結尾中所斷言的“在正在來臨的時代,文明的衝突是對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脅,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礎上的國際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戰的最可靠保障”。

二、全球化與本土化的統一是全球發展的基本範式

隨著信息科技尤其是被稱為“第四媒體”的因特網的迅猛發展,新全球化已成為一個集經濟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與信息全球化為一體的綜合過程。然而,全球化不等於西方化,全球化並不排斥本土化。全球化與本土化之間是一個相互依存、相互影響,雙向互動、雙向建構的辯證統一的關係,它們共同推動著全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