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化趨勢要求中國必須對外開放
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鄧小平關於中國必須對外開放的思想是在新全球化趨勢的時代大背景下所提出的,同時,又在實踐中將這一思想作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國策。
全球大開放的格局首先是由資本主義促成的。馬克思、恩格斯指出,資本主義“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馬克思用“曆史向世界曆史的轉變”的命題表現了全球大開放的時代趨勢。鄧小平在新的曆史條件下進而指出:“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從而深刻揭示了當代世界政治、經濟發展是一個整體係統的基本特征和總趨勢,並且以此出發,強調摒棄“閉關自守”的思想觀念,樹立開放創新的思想觀念的必要性。鄧小平認為,世界從封閉型轉向開放型,世界各國各地區的聯係更加緊密,人們之間的普遍交往更趨頻繁多樣,全球發展逐步呈現出係統化和網絡化的趨勢,人們的觀念必須適應這一變化,必須從封閉保守轉向開放創新。他說:“世界形勢日新月異,特別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很快。現在的一年抵得上過去古老社會幾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不以新的思想、觀點去繼承、發展馬克思主義,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
將中國的開放置於全球開放的宏觀背景下考察,鄧小平論證了一條真理:一個民族開放則興,封閉則衰,封閉隻能導致落後。他總結我國近代史和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經驗教訓,強調中國隻能開放,不能封閉。他深刻指出:“曆史經驗教訓說明,不開放不行。”“你不開放,再來個閉關自守,五十年要接近經濟發達國家水平,肯定不可能。”“關起門來,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是發達不起來的。”
鄧小平還對新全球化趨勢下中國對外開放的必要性作了深刻的論述。他認為:“科學技術是人類共同創造的財富。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需要學習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長處,學習人家的先進科學技術。我們不僅因為今天科學技術落後,需要努力向外國學習,即使我們的科學技術趕上了世界先進水平,也還要學習人家的長處。”這就深刻揭示了在全球化趨勢下,任何民族、任何國家的發展都不能脫離世界。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開放與全球開放具有對流性、互補性。中國要發展必須順應全球化發展趨勢,必須堅持對外開放。
2.發展的全球化與本土化相互依存、相互影響
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是普遍聯係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全球化與本土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它們之間是一個統一性和多樣性的辯證關係。鄧小平認為,中國發展與全球發展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一方麵,“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另一方麵,鄧小平論述了中國發展的世界意義,指出:外國企業家、專家“幫助中國的發展,對世界有利。”“從世界的角度來看,中國的發展對世界和平和世界經濟的發展有利。西方政治家要清楚,如果不幫助發展中國家,西方麵臨的市場問題、經濟問題,也難以解決。經濟上的開放,不隻是發展中國家的問題,恐怕也是發達國家的問題。現在世界上占總人口四分之三的地區是發展中國家,還談不上是重要市場。世界市場的擴大,如果隻在發達國家中間兜圈子,那是很有限度的。”鄧小平進而指出,中國發展的世界意義還在於,中國的發展是世界和平的基礎。因為“中國的發展是和平力量的發展,是製約戰爭力量的發展”。因此,“中國越發展,世界和平越有基礎”。“中國發展得越強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基於這一認識,鄧小平“希望國際工商界人士,從世界角度來考慮同中國的合作”。要求各國政治家“應當把發展問題提到全人類的高度來認識,要從這個高度去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各地的政治、經濟、文化都是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沒有部分就不可能有整體,而離開了整體亦無所謂部分。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全球化離不開本土化,而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本土化也離不開全球化。
3.發展的全球化和本土化雙向互動、雙向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