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2 / 3)

趙高意欲謀反之心已久,秦二世對此不但沒有絲毫地察覺,反而還對趙高寵愛有加,趙高因此加快了篡權的步伐。好在孺子嬰明察秋毫,果斷地除掉了趙高,這才避免了一場禍亂的發生。

小人往往都喜歡戴著偽善的麵具招搖過市,因此,要想在眾人之中分辨出誰真誰假不是件易事。金朝的完顏亮就是個假裝勤政的偽君子,熙宗皇帝被他的虛偽迷惑了眼睛,最終把命也搭上了。

完顏亮是個十足的野心家,他往日裏總是假裝忙於國事,背地裏卻打著篡權的如意算盤。熙宗皇帝認為完顏亮是個難得的人才,就不斷地提拔他,還讓百官以完顏亮為榜樣。

有一次,熙宗皇帝和完顏亮聊天,說到祖宗創業時的艱難,完顏亮突然哭了起來,他抹著眼淚說:“皇上治理國家,統治萬民,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啊。創業難,守業更難,皇上能把國家治理的這麼井井有條,實屬不易啊,皇上可謂聖君矣!”

熙宗皇帝聽後激動萬分,完顏亮的一番話說的他內心甚為歡喜。完顏亮走後,一位太監對熙宗皇帝說:“完顏亮剛才說話之時,我見他的目光不敢麵對皇上,恐是心口不一,皇上不可輕信此人啊。”

熙宗皇帝此時還沉浸在完顏亮誇讚他的喜悅之中,聽到這樣的話,他自然是很不高興,他對太監說:“單憑這點小節,你就能說完顏亮不忠嗎?這未免也太荒唐了!”

不久後,有位朝中大臣也發現了完顏亮為人不實,他對熙宗皇帝說:“看人不能隻看大的方麵,從小節上看人往往更為準確。我看完顏亮雖然外表謙恭,但他不經意間常有凶光流露出來,有時舉動很不自然。我懷疑他這樣掩飾自己的本心,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皇上對他要小心防備才是啊!”

熙宗還是不以為然地說:“完顏亮做事勤勤懇懇,對我忠心耿耿,你們總是在背地裏議論他,豈不更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嗎!”

隨後,熙宗皇帝任命完顏亮為宰相,對他更加器重了。掌握了大權的完顏亮本質開始暴露出來,他欲篡權的行為也是昭然若揭。後來,完顏亮與左丞相秉德、駙馬唐括辯等合謀,刺殺了熙宗,即皇帝位,改元天德。他上台後,嚴厲鎮壓反對他的宗室官員,先後誅殺女真宗室貴族以及金太宗子孫70餘人,完顏宗翰子孫30餘人。

熙宗皇帝不聽人勸,又不識人,結果釀成了大禍。做皇帝的,如果對臣子的為人不能夠做到了如指掌,也不能夠辨明是非善惡的話,結局必然和熙宗皇帝般悲慘。

無獨有偶,高歡也是個名副其實的偽君子,他也是用自己的騙術奪得了大權。他在別人麵前是一副謙虛的樣子,暗地裏卻做著見不得人的勾當。

高歡是南北朝時期東魏的權臣,北齊的實際創建者,北齊開國皇帝高洋的父親。其子高洋稱帝後,追尊他為高祖。他早年在朝廷任職時,為人凶狠、十分奸詐,但他平時總以君子的麵目出現,他對士兵關愛備至,不時的給他們施舍錢財,借以籠絡他們為自己效力。

正直之士李元忠聽說高歡禮賢下士,便前去投奔他。高歡很欣賞李元忠的才幹,於是就裝作謙虛地對他說:“我雖虛名在外,但我也有不少缺點,我以後一定要向你學習。”李元忠對他的話信以為真,幾次給他提意見,高歡每次都是表麵上接受,可從來都不付諸行動。

高歡為了進一步迷惑別人,就裝作和李元忠很親密的樣子對別人說:“李元忠品行高尚,和這樣的人在一起,真是受益匪淺。有他在我身邊,我的品德就不會低下了。”

高歡用他的諂媚之功逐漸掌握了朝中的大權,此時,他覺得李元忠的名望太大,想要除掉他。

李元忠竭盡全力為高歡出謀劃策,後來終於發現了高歡為人的本質,他為了自保,開始不理政事,整天喝酒作樂,高歡對他的這種“識時務”很是滿意,暫時取消了殺他的想法。

李元忠被高歡利用,不能說李元忠不夠聰明,隻能說高歡偽裝的太好了。不管是同朝為臣的官員還是執掌朝政的皇帝,如果不能做到明察秋毫的話,遲早會被這種小人鑽了空子,那時,場麵就很難控製了。

隻有懂得識人,不輕易信人,從本質上去了解人,才能避免這種奸臣作亂的事情發生。

俗話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對一個人要做到真正的了解往往需要一些時間或者需要一些考驗他的方法,但需要時間也好,需要察人策略也罷,在識人上,千萬不可剛愎自用、一意孤行,否則,很容易栽在一個“好人”的手裏。王安石就是無論如何也沒想到,暗地裏迫害他的人竟是他一直信賴的“諍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