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聽到這話後心裏有些擔心,他問扁鵲可不可以不做手術。扁鵲氣憤地把醫具扔到地上說:“大王跟懂醫術的人商量治療的方法,卻又輕信不懂醫術的人的話,這就好像是大王聽不進忠言,而對小人的流言卻是言聽計從,大王以此來治理國家,遲早會被小人壞了大事啊!”
賢者和小人是不能相容的兩種勢力,兩者就像是水與火的關係一般,在皇帝麵前,這兩種勢力此消彼長。皇帝親近賢者,小人自然就會受到冷落,反之,皇帝偏愛小人,賢者就沒有了立足之地。凡是聖明的皇帝都會盡可能地去親近賢者,因為隻有這樣才能國富民安。
英明的君主都喜歡和賢者在一起,因為他們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和賢者在一起,自己的德行也能得到提升,而和小人在一起,自己隻會被他慢慢同化,最終也會變成一個小人。
因此,親賢臣、遠小人才是國君的正確交際規則。齊後主就是因為沒把握好這條規則而導致了亡國。
公元575年,北周武帝率大軍兵分六路討伐北齊。周武帝手下的大將韋孝寬在軍事上很擅長在敵人內部安插間諜。為了摸清北齊國內的軍事情況,韋孝寬派出大批的間諜打入北齊內部搜集各種情報。由於他派出的這些間諜都受過良好的訓練,他們到達北齊後各盡其職,把北齊朝廷內部的矛盾,兵力的部署等事項打聽的一清二楚。
後來,北齊的左丞相斛律光識破了北周的間諜活動。他趕忙向齊後主報告說:“周武帝對我國虎視眈眈,派大批間諜來刺探我國情報,我朝內的許多大臣也早已被北周的間諜收買當了內奸,請皇上立刻查辦這件事情。”
宰相祖孝與斛律光素有恩怨,他聽到這話後趕緊接茬說:“聽丞相的意思,我朝內大臣都是內奸,隻有你一人清白?如果真是如此,皇上會發覺不了嗎?你這是對皇上的蔑視,真不知你居心何在!”
祖孝的話讓齊後主聽後覺得很有理,不等斛律光申辯,齊後主就把他趕出了朝廷。斛律光回到家後悶悶不樂,但他畢竟是個忠臣,況且身為丞相此時必須能夠忍辱負重。他暫時把煩惱拋在腦後,繼續暗中調查間諜們的行動,加緊防備北周的入侵。
此時,韋孝寬把北齊的近況早已了如指掌,但是他知道,斛律光是位戰功卓著的大將軍,能征善戰、智勇雙全,要想攻下北齊,必須首先除掉這個勁敵才行。
於是,他又接著使出了離間之計,韋孝寬讓參軍寫了兩句歌謠,歌謠的意思是:斛律光要想當皇帝,北齊王朝滅亡的日子不遠了。
韋孝寬讓間諜們把寫好的歌謠傳單散發到齊國的京城,並讓孩子們在大街上傳唱。祖孝看到了這些傳單,他把情況報告給了齊後主,又趁機大肆渲染了一番。齊後主往常就對祖孝非常寵信,這次更是對他的話深信不疑,他馬上下令殺了斛律光。
韋孝寬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他隨即發兵攻打北齊,由於內外呼應,北齊很快就被消滅了。
齊後主分不清忠奸,自然也就做不到親賢臣、遠小人。他的昏庸直接導致了國家的滅亡,成為亡國之君就是對他聽信讒言、親近小人的報應。
人很容易受到身邊其他人的影響,尤其是在思想和品行方麵更是容易互相效仿。不僅統治一朝的君王需要親近賢臣而遠離小人,就是普通人做到這一點也絕對是件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徐達就因為遵循了這條規則,才使自己得以避禍。
徐達是明朝的開國功臣,他跟隨朱元璋征戰南北,立下了無數戰功。但他深知功高震主的道理,因此平日裏他不敢有一絲一毫的狂妄,而是處處謹慎從事。
有一次,朱元璋把自己的舊宅賜給了他,這所舊宅是朱元璋登基前當吳王時的王府,富麗堂皇,房屋足有千間之多。朱元璋對徐達說:“你和我從小在一起,你又為我做了那麼多事,實在是太辛苦了,我的舊宅並不破舊,你就用它來好好享受一下吧!”
朱元璋以為徐達一定會感恩拜謝,不料徐達卻推辭不受。朱元璋以為他這是故意謙讓,於是把他灌醉,讓人把他抬到了舊宅中。徐達半夜醒來,問明實情後趕緊去向朱元璋請罪。朱元璋無奈,隻好給他新建了一座府邸。
徐達的家人責怪他道:“皇上賞賜給你的東西,你為什麼不要呢?這樣的好事別人做夢都想,你不該輕易推辭啊!”
徐達說:“和我的性命相比,一座王府又算得了什麼呢?皇上疑心太重,我若答應下來,皇上必會懷疑我的忠心,還會怪我不懂禮節,那樣我就危險了。再說,我若從此貪戀享受,勢必再也無心立功,這樣下去,我還怎麼在朝廷立足呢?”
徐達就是這樣一個明白人。當時的丞相胡惟庸很得朱元璋的寵信,百官為了自己的利益,都前去巴結他。徐達卻清楚胡惟庸是個奸詐的小人,他不僅不與他結交,還對主動上門的胡惟庸很是冷淡。